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护理研究 > 过刊浏览

2020年 34卷 4期 刊出日期:2020-02-20 目录

专题研究

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管理方案的构建

刘晓,朱郭婷,胡保红,柳红利,谌利琴,于文蓁,沈玫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构建科学、实用的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管理方案,为临床治疗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人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及临床治疗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经验初拟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管理方案,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管理方案。[结果]建立了包含8个维度共24个条目的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管理方案;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1,专家协调系数为0.24~0.39,第2轮专家咨询后各维度的重要性赋值为4.73~4.89分,变异系数为0.06~0.14,各条目的重要性赋值为4.71~4.90分、变异系数为0.05~0.18。[结论]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立的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管理方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为临床抗击妊娠合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提供参考。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调查及其影响因素

吴际军,宋 娴,陈 飞,刁元杰,陈德春 ,敬星操 ,龚晓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现状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调适提供理论依 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应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压力负荷量表对 4所三级甲等医院 106名抗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一线护士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本 组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一线护士 PSQI得分(7. 96±2. 12)分,SAS 得分(56. 39±6. 99)分,压力负荷得分(69. 01±9. 05)分, 睡眠质量与焦虑、压力负荷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 0656,0. 85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以是否临床感染控制护士、是否有信心完成任 务、焦虑、压力负荷是影响护士睡眠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一线护士睡眠质量较差,医院应完善应急管 理举措,加强对临床一线护士相关感控知识培训及心理疏导,降低压力负荷,以提升护士睡眠质量,改善身心健康。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的护理管理

杨爱平,阳成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以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2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为研究对象,对医院接诊及分诊流程、隔离病房的清洁与隔离、医护人员的隔离与防护以及病人的营养与休息、病情观察及辅助治疗、心理问题的预防和护理等进行总结,旨在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病人的科学化护理提供参考。

大型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检分诊管理实践

张丹,余媛,陈军华,曾铁英,汪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大型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检分诊管理经验,提出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分诊护士对就诊病人进行甄别、检查和快速分流,实施有效的预检分诊,尽早筛查感染病例和疑似病例,提高工作效率,可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

医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病例标准化转运流程的制定及应用

张文俐,包延乔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为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避免交叉感染,保障病人、医护人员安全,降低未知风险,制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疑似病例标准化转运流程,保证将疑似病例快速、安全转运到隔离区域,有效切断传播途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大型综合医院内科普通门诊预检分诊及管理

余媛,汪晖,曾铁英,陈军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武汉大型综合医院内科普通门诊预检分诊及管理经验,提出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分诊护士对就诊疑似病人进行快速甄别、分流,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保证病人正常的就医秩序。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护理部的职能及部署

王玲,彭小春,康乐,高淑平,杨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护理部的职能及部署,通过建立有效的护理指挥系统、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强化岗前培训、制定操作性强的制度和流程、强化岗前培训、注重护理人员的心理疏导等管理措施,保证护理工作的高效进行。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医用护目镜防雾技巧

胡建美,赵 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针对全面防护时护目镜容易出现雾气的问题,提出防雾剂涂抹镜片、留置针贴膜封闭口罩上缘、洗洁精擦拭镜片的措施,以期提高医护人员工作过程中的能见度及工作效率。
科研论著

治疗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病人经皮氧分压、痛苦体验、正念注意觉知及血糖的影响

葛艳红,於丽红,张玥,李璇,张力辉,康烁,高俊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基于“元觉知”的正念训练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LEAD)病人足背经皮氧分压(TcPO)、糖尿病痛苦量表(DDS)评分、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评分及血糖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糖尿病LEAD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降糖、降压、降脂、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空气波压力治疗及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元觉知”的正念训练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病人足背TcPO的变化、DDS评分、MAAS评分、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干预2周、12周后研究组TcPO分别为48.0(12.0)mmHg、53.0(18.5)mmHg,对照组TcPO分别为32.0(16.0)mmHg、35.0(17.2)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干预12周后研究组DDS得分为(1.60±0.27)分,对照组DDS得分为(2.15±0.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干预12周后研究组MAAS评分为(73.23±8.23)分,对照组MAAS评分为(65.23±6.2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干预12周后研究组FBG、PBG、HbA1c分别为(6.46±2.82)mmol/L、(8.70±4.13)mmol/L、(6.38±1.42)%,对照组FBG、PBG、HbA1c分别为(8.15±2.52)mmol/L、(10.81±4.04)mmol/L、(8.43±1.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基于“元觉知”的正念训练联合空气波压力治疗可有效引导病人进入正念训练,改变行为模式,提高糖尿病LEAD病人足背TcPO,减轻病人的痛苦体验,控制血糖指标,提高生活质量。

不同吞咽训练方式对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吞咽障碍病人护理效果的影响

张娟,张超,周玉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不同吞咽训练方式对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吞咽障碍病人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手术的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吞咽障碍病人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各20例,A组采用运动想象训练联合常规吞咽训练,B组采用任务导向训练联合常规吞咽训练,C组采用常规吞咽训练,干预时间均为4周。干预前后应用洼田饮水试验、X线吞咽造影检查(VFSS)评估干预效果,比较3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3组病人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1);A组总显效率为85%、B组总显效率为95%,C组总显效率为7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A组VFSS评分为(6.37±1.31)分,B组VFSS评分为(8.89±1.42)分,C组VFSS评分为(5.34±1.07)分,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1);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B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任务导向训练联合常规吞咽训练能明显改善桥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且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经穴推拿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及远期使用时限的影响

郭月月,薄祥敏,刘胜凤,栾雪梅,赵如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经穴推拿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成熟及远期使用时限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肾内科首次行AVF的病人66例,将其中一个病区的病人作为对照组(=33),另一个病区的病人作为观察组(=33)。两组病人均给予内瘘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第3天开始在护士的指导下循手三阴经、手三阳经经穴推拿,比较两组病人内瘘术后4周、8周物理成熟及超声成熟情况、AVF首次穿刺时间、首次血液透析穿刺一针成功率及内瘘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AVF的生存时间。[结果]术后4周,观察组AVF物理成熟(23例)、超声成熟(21例)情况优于对照组(15例、1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8周,观察组病人静脉距皮深度为(3.89±0.52)mm,对照组为(4.31±0.96)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病人AVF首次穿刺时间[(43.50±3.92)d]早于对照组[(47.20±4.49)d],首次血液透析穿刺一针成功率(93.75%)高于对照组(75.76%),AVF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9.38%)低于对照组(30.3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病人AVF生存时间[(25.39±0.42)个月]高于对照组[(23.02±0.9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经穴推拿能促进AVF早期成熟,提高首次内瘘穿刺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增加远期使用时限。

运动引导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后病人焦虑、抑郁和疼痛的影响

关菲,蒋虹,齐丽娜,陈长香,谭婷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运动引导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后病人焦虑、抑郁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和疼痛感的病人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和观察组(=50)。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倾听《Spring》混合《海浪的声音》音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运动引导想象训练。干预前、干预2周后、干预6周后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测评病人情绪状态,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评病人疼痛情况。[结果]干预2周后和干预6周后,观察组病人HADS总分分别为(12.92±2.58)分、(7.26±4.49)分;对照组病人HADS总分分别为(18.44±2.94)分、(12.24±5.3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0.001);干预2周后和干预6周后,两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或<0.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均有统计学意义(<0.05或<0.001)。[结论]运动引导想象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病人的疼痛程度。

医养结合背景下在职护士老年培训课程体系的构建

邢秋燕,刘莹,林琳,张洪,孙晓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构建一套科学、全面、客观的基于医养结合背景下的在职护士老年培训课程指标体系。[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半结构访谈、课题组讨论以及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医养结合在职护士老年培训课程体系的内容。[结果]两轮专家咨询应答率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93;专家意见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64,0.29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01)。在职护士老年培训课程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70个三级指标。[结论]构建的医养结合在职护士老年培训课程体系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及可操作性,对提升医养结合护士在职培训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山西省安宁疗护护士关怀及共情能力调查研究

马玉蓉,杨素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山西省安宁疗护护士关怀能力及共情能力,为安宁疗护护士培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一般调查表、护士关怀能力量表和护士共情能力量表对参加安宁疗护会议的183名山西省安宁疗护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安宁疗护护士关怀能力得分为(188.44±23.25)分,共情能力得分为(49.37±10.46)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安宁疗护护士关怀与共情能力呈正相关;护士的认知、勇气、耐心对共情能力有影响(<0.01)。[结论]山西省安宁疗护护士关怀能力和共情能力有待提高,应加强其对安宁疗护的认知与理解,为终末期病人提供良好的临终服务。

2型糖尿病病人照顾者自我效能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戴琪,丁亚萍,徐晶晶,余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编制2型糖尿病病人照顾者自我效能量表,并进行初步信效度检验,为糖尿病病人照顾者自我效能的评估提供工具。[方法]在质性访谈及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形成条目池,经过专家函询后形成原始条目。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2018年9月—2019年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00名2型糖尿病病人的照顾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和信度检验等方法对量表进行正式测试,检验2型糖尿病病人照顾者自我效能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结果]2型糖尿病病人照顾者自我效能量表包括4个维度,共18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4个因子,即饮食与运动、药物管理、血糖监测与足部护理、情绪管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59.722%。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3,各维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766,0.746,0.824和0.764。量表重测信度为0.945,各维度重测信度为0.721~0.931。[结论]编制的2型糖尿病病人照顾者自我效能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评价照顾者自我效能的工具。

“雨课堂”结合CBL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护理学大班制教学中的应用

李小芒,戴小红,陈运香,高燕,肖雪军,陈思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雨课堂”结合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CBL)在妇产科护理学大班制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级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一个班为观察组(110人),另一个班为对照组(108人)。观察组采用“雨课堂”结合CBL模式进行教学,从CBL课前准备、CBL课堂教学组织与实施、复习拓展+课后测验3个环节利用雨课堂进行教学设计,在大班制教学过程中实现课前、课中、课后全程师生沟通与及时在线反馈;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媒体课堂讲授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并了解学生对不同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为20.0(17.0,20.0)分,对照组为14.0(10.0,17.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1);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各项评价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1)。[结论]“雨课堂”结合CBL教学模式促进了大班教学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ICU护士对谵妄病人管理经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宋春梅,吴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对谵妄病人管理体验的质性研究,探索护士在ICU谵妄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方法,为临床规范谵妄管理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纳入相关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采用2017版澳大利亚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进行文献评价,采取汇集性整合的方法进行Meta整合。[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提取出32个研究结果,归纳总结形成10个新类别,整合出5个结果。分别是护士对谵妄评估的认知:谵妄评估属于次要护理级别,连续评估有利有弊;护理谵妄病人的情感体验:正性感受和负性感受共存;谵妄病人治疗经验:重视非药物治疗,依据谵妄类型给予不同处置方式;谵妄管理实践困境:管理措施推行困难,管理方案缺乏规范;谵妄管理实践经验及建议:建立规范化的ICU谵妄管理体系,强化组织支持与监督。[结论]护理管理者应充分重视ICU护士在谵妄病人护理实践中的感受和体验,给予科学引导,参考护士意见不断改进谵妄管理方案。

实习护生识别病人风险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姜贺,张娇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识别病人风险的能力,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350名临床实习护生,采用实习护生识别病人风险能力自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风险掌握能力得分为(20.76±2.04)分,风险感知能力得分为(18.69±2.00)分,风险分析能力得分为(19.23±3.14)分,得分居前5位的条目均来自风险感知能力维度。已实习时间、学历、是否参加过病人安全培训或学习过相关课程及家中有无医务工作者是病人风险识别能力的影响因素(<0.05)。[结论]实习护生对病人风险感知能力整体表现较好,但在医疗风险知识掌握能力及分析能力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和医院应强化医疗风险培训教育,引导护生学会防范和识别风险事件,提高其风险防控能力。

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影响的Meta分析

李静,唐磊,强万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JBI、RANO、EMBASE、Medline、Web of Science、PubMed、CINAHL、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维普数据库(VIP)及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关于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对乳腺癌术后病人积极心理品质影响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和类试验性研究。使用Cochrane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并纳入最终的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项随机对照研究,736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乳腺癌病人的创伤后成长水平[SMD=0.87,95%(0.34,1.39),0.001]和压力应对方式,采取面对方式显著增加[MD=3.79,95%(2.89,4.69),<0.000 01],屈服方式显著减少[MD=-1.73,95%(-2.39,-1.07),<0.000 01],但对回避方式无明显改善[MD=-0.38,95%(-5.81,5.05),0.89]。[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乳腺癌术后病人创伤后成长水平。

血液透析病人症状群分类及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刘洋,沙丽艳,李慧,张嵘之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病人症状群的分类及各症状群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3月大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病人134例,进行一对一访谈,了解病人人口学资料、症状负担,分析症状群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血液透析病人单一症状发生率超过半数以上的依次为乏力、皮肤干燥、瘙痒、易惊醒、口干、肌肉痉挛、入睡困难、关节或骨疼痛、食欲低下、便秘,普遍并存多种不适症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7个症状群(心理不适症状群、消化道相关症状群、神经不适症状群、疲乏疼痛症状群、皮肤不适症状群、活动不适症状群、电解质紊乱症状群);相关分析显示,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素(IPTH)、肌酐(Cr)、血钾(K)与血液透析病人症状群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或<0.01)。[结论]血液透析病人承受疾病本身和治疗导致的多种症状的困扰,医护人员应对高危人群进行个体化干预,以减轻病人的症状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修正创伤评分结合血红蛋白水平在急诊创伤病人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唐晶晶,王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评估使用修正创伤评分(RTS)结合血红蛋白水平(HB)对急诊创伤病人收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的预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9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324例创伤病人,记录病人就诊时的一般资料,计算RTS,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循环、呼吸、胸腹、运动和语言评分(CRAMS)。按照ISS评分分为轻伤病人(ISS≤5分)、中伤病人(ISS 6~<16分)、重伤病人(ISS 16~25分)、严重伤病人(ISS>25分),绘制不同创伤评分评估病人收治EICU的ROC曲线,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轻伤组115例,中伤组81例,重伤组66例,严重伤组62例;4组病人HB、RTS评分、CRAMS评分、病人去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RTS评分、CRAMS评分是预测病人需收住EICU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创伤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显示,RTS结合HB的评估价值最高,灵敏度为85.0%,特异度为80.0%。[结论]RTS⁃HB与原始RTS和CRAMS相比具有更好的预测病人收住EICU的能力。
科研综述

特征性P波在腔内心电图引导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周青,江智霞,代永娅,李元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了特征性P波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尖端定位中的应用及影响因素,以期实现PICC导管精准定位。

社区共病老年人智能家居应用研究进展

刘思雨,戴付敏,王留义,李建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智能家居概念、功能、应用现状、优势等进行综述,为智能家居在我国共病老年人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以促进健康老龄化。

NDNQI数据库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

石美琴,席淑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了美国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NDNQI)的建立背景、基本结构及其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提出我国国家卫生部门或全国性护理协会应主导研发、构建国家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库平台,努力完善各指标数据收集方案和反馈分析,通过大数据平台推动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护士职业发展测评工具研究进展

徐凤霞,邬燕平,刘小玮,黄叶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护士职业发展相关测评工具的发展过程、基本特征、信效度、适用人群、测评方式及评分类型进行综述,分析国内外护士职业发展测评工具的优缺点,旨在为选择合适的测评工具及研制更科学的测评工具提供参考。

母亲声音干预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孙静,李东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母亲声音干预(MSI)作用机制、效果、临床运用中需关注的重点内容等方面综述MSI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以期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帕金森病专科护士在英国的发展现状

何凌霄,易小江,陈德智,梁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形成背景、等级、能力框架、培训体系、工作内容和临床效益等方面对帕金森病专科护士在英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神经疾病专科护士发展提供参考。

老年人认知衰弱的研究进展

陈近近,蒋秋焕,陈超然,侯献敏,王梦,康腾腾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老年人认知衰弱的概念、现状、测评工具、影响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提高医护人员对老年人认知衰弱的认知,扩展研究内容,优化测评工具,积极开展针对性研究。

老年髋部骨折病人运动疗法研究进展

屈婧,席明霞,肖美慧,郑露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运动疗法的概念及其必要性、开展现状、实施方法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运动疗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老年髋部骨折病人运动疗法的实施提供参考。

美国临床护理岗位及护士类别对我国护理专业发展方向的启示

薛小静,杨小林,,何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了美国护士助理、职业操作护士、注册护士、开业护士、旅行护士和专科护士的职责,提示美国临床护理岗位种类较多,分工明确,护士自身定位清晰,护理岗位培养体系完善,对我国护理专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尤其在临床护理岗位类别和层级设置、护理教育体系、专科护士和护士多点执业等方面。

老年人家庭功能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程良莹,张艳,张振香,王鹏,林蓓蕾,刘腊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家庭关怀度指数量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家庭环境量表、家庭评价量表、家庭支持量表的内容、评分标准和信效度等方面对老年人家庭功能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医护人员选择老年人家庭功能测评工具提供参考依据。

自我效能在肠造口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赵煜华,王俊霞,张瑞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了自我效能来源、评估工具、对病人健康结局的影响及干预措施,旨在为护理人员提高肠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水平提供参考。

玩偶疗法应用于老年痴呆病人的研究进展

赵妍,练海娟,沈旭慧,徐美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玩偶疗法的概述、在老年痴呆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等方面对国外玩偶疗法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运用非药物疗法缓解老年痴呆病人的精神、行为症状,改善病人的健康状况。
综合研究

3D伤口测量仪在慢性伤口测量中的

应用研究,邓波,李飞,邬勋莲,李显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比较3D伤口测量仪与伤口尺、数字平面法在伤口测量中的准确性及测量效率,为临床伤口测量寻找准确、快捷的测量方式。[方法]2018年6月—9月,便利抽取20例慢性伤口病人,分别使用3D伤口测量仪、伤口尺、数字平面法进行伤口测量,比较3种测量方式伤口测量的准确性及首次和第2次测量耗时的差异。[结果]3种测量方式在测量准确性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3种测量方式首次测量、第2次测量耗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3D伤口测量仪用于临床伤口测量结果准确,且可提高测量效率。

家庭信息化4C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岳一婷,梁海鹏,程宏,岳丽红,李硕,郭锦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家庭信息化4C延续性护理模式在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9月—2018年9月小儿骨科收治的62例DDH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DDH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家庭信息化4C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出院前和出院后3个月、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生存质量、照顾者负性情绪。[结果]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髋关节功能评分为(87.06±4.09)分,对照组为(81.58±6.3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1);两组患儿出院前、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生存质量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01)。[结论]实施家庭信息化4C延续性护理有助于尽快改善DDH术后患儿髋关节功能,减轻照顾者负性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单双导丝序贯盲插技术在急性脑卒中病人鼻胃管延长至小肠中的应用

崔青,徐静娟,景新华,顾爱芳,吴智水,虞洋,季春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应用单双导丝序贯盲插技术将急性脑卒中病人鼻胃管延长至小肠实施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入住神经科的急性脑卒中病人62例,使用单双导丝序贯盲插鼻肠管法将鼻胃管延长至小肠,并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置管情况及肠内营养情况。[结果]62例病人中,55例置管成功,成功率为88.7%;置管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置管时间(19.6±10.1)min;使用过程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例;管路延长后病人胃潴留、呕吐情况明显减轻(<0.05),肠内营养达标率与延长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1)。[结论]单双导丝序贯盲插技术用于急性脑卒中病人鼻胃管延长至小肠实施肠内营养安全可行,有助于提高置管成功率及肠内营养支持效果。

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季节分析

张美霞,闫沛,程乔,胡雪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在人群中的发病季节变化规律,为高危病人的早期预防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7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甲乳血管外科住院治疗的VTE病人3 875例,观察不同季节VTE发病情况,采用Matlab软件对VET发生的时间节律进行余弦函数的拟合分析,分析VTE发生的时间规律。[结果]从季节分布来看,VTE发生率最高在春季,最低在夏季,VTE发生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差异;从月份分布来看,VET发生率最高的在3月,发生率最低的在8月;在亚组分析中,男性、40~60岁、61~80岁、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继发DVT、下肢DVT、高血压、风湿性疾病病人呈现季节变化的趋势。[结论]VTE发生存在着季节变化的趋势,发生率最高的是在冬春季节,医护人员应该根据VTE发生的季节变化规律,在一年中的不同时期为高危的VTE病人提供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

床头抬高30~45°对多种临床指标的影响

王婧,桑丽云,商临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了床头抬高30~45°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压疮、血流动力学、腹内压、颅内压等指标的影响,以期综合各方面的建议,为临床护士执行床头抬高提供循证支持。

改良口腔护理在预防婴幼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周红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改良口腔护理在预防婴幼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内科重症监护室(ICU)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机械通气患儿92例为对照组,使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冲洗+擦拭法);2017年1月—12月机械通气患儿91例为观察组,使用改良口腔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儿VAP发生率、口腔溃疡的发生率、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对照组VAP、口腔溃疡发生率分别为13.04%、33.70%;观察组VAP、口腔溃疡发生率分别为4.40%、5.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或<0.01);两组呼吸机使用时间、ICU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改良口腔护理方法有助于降低机械通气患儿VAP及口腔溃疡发生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

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围术期2型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秦娜,张培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在围术期2型糖尿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18年10月入院择期手术治疗的120例2型糖尿病病人分为两组,干预组(=60)实施多学科协作血糖管理模式;对照组(=60)实施围术期常规血糖管理,比较两组病人血糖管理质量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干预组病人空腹血糖[(7.72±1.75)mmol/L]、餐后2 h血糖[(9.53±2.16)mmol/L]低于对照组[(8.56±2.71)mmol/L、(10.70±2.83)mmol/L],空腹血糖达标率(76.67%)、餐后2 h血糖达标率(80.00%)高于对照组(58.33%、63.33%);低血糖事件发生率(10.00%)、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11.67%)低于对照组(25.00%、3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干预组病人住院时间[11.00(9.00,20.75)d]较对照组[16.00(11.00,25.00)d]缩短(<0.05)。[结论]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可提高围术期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管理效果,缩短住院时间。

基于建构主义的心肺复苏信息化教学实践研究

吴川杰,李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建构主义学习观引导下心肺复苏信息化教学实践效果。[方法]选择某高等专科学校2017级护理专业2班学生为观察组,实施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心肺复苏信息化教学实践;抽取4班作为对照组,实施心肺复苏传统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理论、技能成绩和心肺复苏操作步骤正确率[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技能成绩分别为(86.29±3.31)分、(88.22±3.62)分,对照组学生理论、技能成绩分别为(75.52±3.46)分、(76.43±3.6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1);观察组学生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3个关键步骤操作正确率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应用建构主义学习观引导下的心肺复苏信息化教学实践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意义建构,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在神经外科重症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惠云,孟效红,李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在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科ICU 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120例重症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A、B、C 3组各40例。A组采用鼻胃管进行营养支持,B组采用鼻胃管联合鼻肠管进行营养支持,C组采用鼻胃管减压联合鼻肠管进行营养支持。比较3组病人清蛋白值及营养液潴留、消化道出血、腹泻、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第14天,A组清蛋白值为(34.25±5.42)g/L,B组为(36.76±4.23)g/L、C组为(37.66±3.12)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B组、C组病人清蛋白值高于A组(<0.017);B组的营养液潴留、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A组(<0.017);C组的营养液潴留、反流、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B组(<0.017)。[结论]鼻胃管减压联合鼻肠管营养支持有助于神经外科重症病人更早地达到全营养状态,降低营养液潴留、反流、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链式管理在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的

应用效果观察,杨秀红,李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链式管理在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8年1月—6月“120”接入并收住院的脑卒中病人中抽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人84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执行常规院前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在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执行链式管理流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病人急诊服务时限、院前及院内急救工作衔接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或<0.01)。[结论]链式管理在急诊脑卒中溶栓绿色通道中的应用,能够缩短急性脑卒中病人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同时保证病人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及专科病房护理的无缝隙交接,降低病人的致残率及病死率,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

我国护士多点执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建议

刘秋霞,孙鸿燕,余思萍,黄棋,黄麒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我国实施护士多点执业的背景及现阶段护士多点执业的法律风险,如多点执业护士身份的合法性、医疗损害责任承担、护理质量与安全保障等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护士多点执业制度的建议,以促进我国护士多点执业政策的健康发展。

27G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人的护理

王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96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病人行27G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护理,提示重点应做好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改善复杂视网膜脱离病人的预后。

新型分体滑板在骨创伤病人术前静态搬运中的应用研究

张伟,董艳,倪艳,顾银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新型分体滑板在骨创伤手术病人术前静态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实施手术的骨创伤病人6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A组实施人工搬运,对照B组实施过床易搬运;研究组实施新型分体滑板搬运。比较3组病人术前两个转运节点[从病床搬运至转运床(T)、从转运床搬运至手术床(T)]所需时间及相应节点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VAS)。[结果]研究组T[(27.35±5.04)s]与对照A组[(78.55±33.74)s]、对照B组[(101.40±21.26)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研究组VAS1、VAS2与对照A组、对照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新型分体滑板搬运骨创伤病人整个过程高效、平稳,可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程度,避免二次伤害,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

ICU重症病人体位转换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何彬,陈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制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体位转换装置(床椅)并观察应用效果。[方法]研制重症病人体位转换装置,选取2018年1月—2018年6月ICU收住24 h后符合早期活动标准的重症病人50例,应用重症病人体位转换装置(床椅)和常规方法转换体位进行自身对照,比较两种方法体位转换强度、体位转换时间、病人的安全感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床椅体位转换护士体位转换强度、体位转换时间、病人安全感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常规体位转换(均<0.05)。[结论]重症病人体位转换装置(床椅)用于ICU重症病人体位转换可以提高转移效率,保证病人安全。

凝胶啫喱垫对胃肠外科手术病人体温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周爱芹,张培璐,宋建梅,王玉环,刘晨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凝胶啫喱垫对胃肠外科手术病人体温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抽取2017年3月—12月在我院行胃肠外科手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02例病人,随机分为3组,A组(=63)病人手术床常规铺单;B组(=72)病人背部及臀部下方铺(50×90)cm的凝胶啫喱垫,上层常规铺单;C组(=67)在B组基础上,于凝胶啫喱垫下方铺同等大小的水循环式变温毯,最上层常规铺单,观察3组病人不同时间点的核心温度,低体温发生率、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寒战发生率、舒适度、满意度。[结果]3组病人手术过程、手术结束时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3组病人低体温发生率、寒战发生率及舒适度、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凝胶啫喱垫联合水循环式变温毯应用有利于维持胃肠外科手术病人术中体温恒定,提高病人舒适度及满意度。

角色换位扮演法在社区护理基本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张舟,王效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角色换位扮演法在社区护理基本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参与太原市2014年、201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14年340名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护理基本技能培训,2015年354名学员采用角色换位扮演法进行护理基本技能培训,比较两种方法培训效果。[结果]优选的6项重点基本技能考核,除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技术外,皮下注射法、血糖监测护理规范、安全输液护理规范、新生儿抚触、中医适宜技术成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角色换位扮演法进行护理基本技能培训有助于提升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