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护理研究 > 过刊浏览

2020年 34卷 1期 刊出日期:2020-01-10 目录

科研论著

脑卒中病人误吸预防的标准化护理流程及措施——基于循证及德尔菲函询法的专家共识

张晓梅,周春兰,周宏珍,罗彦嗣,张钦娣,陈良清,罗冬华,曹猛,宋学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构建脑卒中病人误吸预防的标准化护理流程与措施,以降低临床脑卒中病人误吸的发生率。[方法]结合循证方法学及德尔菲函询法,通过系统检索MedLine(Ovide)、Cochrane Library、CINAHL、Web of Science、JBICOnNECT+、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得到脑卒中病人误吸预防的最佳证据,整合这些证据制定了误吸预防的护理措施。然后,应用德尔菲函询法对16名临床护理专家进行2轮咨询,整合2轮专家咨询的意见,确定脑卒中病人误吸预防的标准化护理流程与措施。[结果]通过检索共纳入22篇关于误吸及脑卒中的指南、专家意见及系统评价。将入选的文献整合,得到38条流程化的护理措施。通过2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了31条脑卒中误吸预防的护理操作策略。[结论]基于现有证据确定的脑卒中病人误吸预防的标准化护理流程与措施内容可靠,临床实用性较强,可为临床提供实践提供参考。

虚拟现实技术对多发性硬化症病人康复训练效果的Meta分析

雷铖,孙子科技木,王延芬,黄棋,张宝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多发性硬化症(MS)病人平衡和步态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医药期刊库和中国知网等建库至 2018年12月关于虚拟现实技术对多发性硬化症病人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Cochrane手册5.1.0提供的系统评价方法,进行文献筛选、质量评价、提取资料,采用Stata 1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处理。[结果]总共纳入文献14篇,研究对象52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训练对改善多发性硬化病人平衡功能比常规康复训练有着更为显著的效果[SMD=0.67,95%(0.43,0.91),<0.001],但在姿势控制能力[SMD=-0.28,95%(-0.77,0.22)]、移动能力[SMD=-0.06,95%(-0.23,0.10)]、肢体协调能力[WMD=0.25,95%(-0.10,1.50)]方面,并没有显现出比常规康复训练更突出的效果(>0.05)。[结论]当前证据显示,相比常规康复训练,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显著改善病人的平衡功能,但对于姿势控制、移动能力和肢体协调能力的改善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癌症病人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最佳循证实践方案的制订和应用

王丽,陈佩娟,杜真真,陈春雨,张露,张兰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制定癌症病人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管理的最佳循证实践方案,并应用于临床。[方法]检索相关领域的临床实践指南、系统评价等循证资源,获取最佳证据并进行分析,形成“癌症病人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管理的最佳实践方案”,将该方案应用于入住放疗科的癌症病人中检验其效果。[结果]跟踪随访8周后,观察组便秘发生率为26.53%,显著高于对照组(54.90%),观察组肠功能指数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77.77±11.1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62.07±10.52)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基于循证的最佳实践方案可改善癌症病人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症状,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为此类病人的临床管理提供依据及参考。

轻度认知障碍老人参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王守碧,张江辉,陈柳柳,缪佳芮,邱业银,杨 柳,邓仁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轻度认知障碍(MCI)老人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健康行为的态度及实施的影响因素。[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选取珠海市某医养中心年龄≥60 岁的 8 例 MCI 老人,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半结构式个体深度访谈收集资料,通过Colaizzi 资料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将 MCI 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信念归纳出 3 个主题: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积极态度;渴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支持;现行环境下讨论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存在一定的阻碍因素。[结论]MCI 老人参与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受态度、主观规范、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建议开展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知识教育和咨询服务,提高老人自主权和支持力量。

运用Delphi法构建新护士独立上岗评价指标体系

肖芳,熊莉娟,何嘉,常晓梅,向御婷,李鑫,徐晨子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构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病房新护士独立上岗准入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参考相关文献,结合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护士、医生访谈,初步拟定指标体系,采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28名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结果]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重要性评分为4.32~4.96分,变异系数为0.038~0.167;两轮问卷的专家积极性分别为82.86%、96.55%,专家权威系数为0.898,一级、二级、三级指标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61,0.165,0.139(均<0.01)。[结论]本研究专家意见集中,结果可靠合理,信度较高,可为调查病房新护士培训需求和评价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病房新护士独立上岗能力提供参考。

402名农村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王冬华,杨心悦,谢芳芳,杨晨,易荣,沈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农村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量表、心理一致感量表对湖南省平江县、邵东县、慈利县10个乡村402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农村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得分为(167.68±18.80)分,处于中等水平;心理一致感与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呈正相关(=0.195,0.01),性别、教育水平、子女数量、付费方式和心理一致感是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的影响因素(0.05)。[结论]农村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心理一致感水平越高的个体,自我养老能力水平越高。应提高农村老年人的自我养老能力,积极应对老龄化。

基于心脏康复理念构建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路径

司延萍,杨明莹,白文伟,杨瑞丰,冯震霞,孙家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心脏康复理念构建一套科学、规范、实用的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通过文献回顾法初步构建临床护理路径表,经课题组讨论修订后形成专家函询表;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15名心内科相关领域的医疗和护理专家,应用德尔菲法对选定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结果]两轮函询问卷回收率均为100%,权威系数分别为0.888,0.897。两轮专家函询后,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与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343,0.179,0.234,专家意见趋于一致,经课题组讨论最终确定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路径,包括5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和182个三级指标。[结论]所构建的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护理路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用于指导临床,规范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康复护理。

意外创伤骨折病人出院准备度和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性研究

燕菲,徐思蕊,刘心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意外创伤(accidentally injured,AI)骨折病人创伤后成长状况,研究病人出院准备度和创伤后成长的关系。[方法]于2017年12月—2018年11月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骨科意外创伤骨折病人183例,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分别调查病人出院时的一般资料和出院准备度,并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随访病人创伤发生半年后的创伤后成长水平。[结果]意外创伤病人创伤后成长评分为(64.60±14.81)分,出院准备度与创伤后成长呈正相关(<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创伤严重程度(=-0.182,=0.006)、自觉痛苦程度(=-0.140,=0.037)、应对能力(=0.182,0.012)和预期社会支持(=0.340,0.001)可共同预测意外创伤骨折病人创伤后成长29.5%的变异量。[结论]意外创伤骨折病人创伤发生半年后的创伤后成长处于中等水平,病人出院准备度和创伤后成长密切相关,提高意外创伤骨折病人出院准备度可能是促进创伤后成长的有效途径。

临床措施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耐受性影响的回顾性研究

房玉丽,艾山木,梁泽平,姚娟,朱京慈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发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现状,分析常用临床措施对其喂养不耐受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9年3月入住某三级甲等医院重症监护室实施肠内营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病例资料,依据胃肠道症状分为耐受组和不耐受组,对临床常用措施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37例病人中有82例发生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 59.9%。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使用抑酸剂(OR=4.034,=0.008,95%1.444~11.268)和镇痛剂(OR=3.976,=0.005,95% 1.516~10.427)是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危险因素,预防性应用促动力药(OR=0.202,<0.001,95%0.089~0.456)是保护因素。[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喂养不耐受发生与治疗过程中使用抑酸剂和镇痛剂相关,而预防性应用促动力药有助于降低发生喂养不耐受的风险。

门诊初诊哮喘病人治疗前3个月依从性分析

候飞飞,白淑倩,胡晓芸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究门诊初诊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病人治疗前3个月的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哮喘病人控制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初诊的成人哮喘病人18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临床资料,分别于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时进行哮喘控制水平及治疗依从性评价,并分析各阶段影响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180例病人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时随访例数分别为152例(84.4%)、147例(81.7%)和132例(73.3%)。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时哮喘控制良好的例数分别为139例(91.4%)、134例(91.2%)、125例(94.7%)。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时治疗依从性良好的例数分别为107例(70.4%)、91例(61.9%)、72例(54.5%),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症状控制水平及过敏史是影响哮喘病人治疗依从性的因素,其中女性、症状未控制者和有过敏史者依从性较好。[结论]初诊哮喘病人早期给予规范化治疗可达到理想的症状控制效果;治疗依从性随时间延长而降低;医护人员对哮喘病人进行健康宣教时应多关注男性、症状控制良好者和无过敏史者。

自我同情和意义应对在IVF-ET女性正念干预效用中的中介效应研究

李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自我同情、不孕应对和情绪调节困难在正念干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生育生活质量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Pearson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和Bootstrapping法,对正念干预与常规治疗的非随机对照实验数据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正念干预后,除主动面对外,自变量(正念)、中介变量(自我同情、意义应对、主动回避和情绪调节困难)与结果变量(生育生活质量)的变化得分之间两两相关(<0.05)。中介效应分析显示,自我同情和意义应对是正念干预改善IVF⁃ET女性生育生活质量的中介变量。[结论]自我同情与意义应对是正念干预改善IVF⁃ET女性生育生活质量的关键元素。临床医护人员在对IVF⁃ET女性的心理干预中,可以加入改进病人的自我同情和意义应对的内容,以帮助她们更好地处理不孕及IVF⁃ET治疗对生活质量的不利影响。

基于知识图谱的糖尿病足领域研究态势分析

张雪玉,王莉,付阿丹,何珊,蔡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梳理糖尿病足研究文献,分析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糖尿病足相关研究,应用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900年—2018年8月相关文献共6 116篇,美国、英格兰和德国发文量居前3位;相关研究共被引网络形成主要聚类16个,研究热点包括糖尿病足的诊断和发病标准及机制研究、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研究、糖尿病足的诊治效果评价、糖尿病足的护理经验研究;糖尿病足研究高被引关键文献10篇,知识基础包括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途径、方法验证和机制探索,糖尿病足及其合并症以及并发症的原因和风险因素探析,糖尿病足发病患病的结果及其影响,糖尿病足的预防策略探究;共探测突现术语37个。[结论]糖尿病足研究知识基础雄厚,涉及范围广泛,但糖尿病足的国际研究缺乏社会学评价内容,研究多以观察性分析为主,仍需加强对糖尿病足前沿领域的研究,进而开阔糖尿病足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设计的应用。

医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社区志愿服务经历的关系及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

蔡霞,张金梅,王慧,光永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医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社区慢性病健康促进志愿服务经历的关系,以及社会支持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为合理引导医学生参与“一助一”社区志愿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全日制在校三年级医学相关专业学生153人,其中志愿者86人、非志愿者67人,采用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志愿者学业自我效能感及各维度得分高于非志愿者,学业自我效能感总分和学习行为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医学生志愿者社会支持及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维度得分高于非志愿者,而医学生志愿者客观支持维度得分低于非志愿者,其中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医学生的社区慢性病健康促进志愿服务次数、社会支持得分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得分呈正相关;Bootstrap检验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在社区慢性病健康促进志愿服务次数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0.125 9。[结论]社区慢性病健康促进志愿服务经历对医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有正向影响,社会支持在社区慢性病健康促进志愿服务次数与学业自我效能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建议倡导医学生参与社区慢性病健康促进志愿服务,合理规划服务次数并提供多方位的支持。

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信效度检验

席杨娟,张文光,李晓俞,王巧倩,杨素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构建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法、半结构质性访谈法初步构建出指标体系条目池,经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预调查、正式调查最终确定量表。[结果]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72,分半信度为0.842,重测信度为0.894;内容效度指数(S⁃CVI/Ave)为0.91;最终形成包含养老护理能力、专业人文特质、临床护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教育指导能力、创造性能力、专业认同及发展能力7个维度、16个二级指标、65个条目的量表;7个公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达63.503%;通过临界值法进行项目分析,高分组与低分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量表各维度与总量表的相关系数为0.503~0.878(<0.01),量表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为0.167~0.746(<0.01)。[结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为医养结合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考核及评价提供依据。
科研综述

自杀风险非传统评估法的研究进展

喻婷,胡德英,许珂,周依,滕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主要对内隐联想测验及其范式在自杀风险评估中的发展与应用进行综述,同时简要介绍其他非传统评估法,指出要准确评估自杀风险有一定的困难,量表、问卷等传统评估法和内隐联想测验、机器学习等非传统评估法,能从不同的层面全方位评估个体自杀风险,为更准确地评估自杀风险创造了更好的机会,也为后续的干预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依据。

移动医疗在慢性病病人药物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彭一航,谢莉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移动医疗在慢性病病人药物管理中应用的起源和发展、应用方法、效果评价、病人对其态度及现存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为移动医疗在国内慢性病病人药物管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接纳与承诺疗法在护理领域的应用进展

江韵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接纳与承诺疗法的相关概念、基本内容及其在护理领域的研究应用进行综述,指出国内对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少,今后需要扩大样本量、延长观察时间,进行大样本、多中心、多病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期对接纳与承诺疗法的干预内容、方法、形式进行深层挖掘和创新,进一步探索将其广泛应用于护理领域的可行性。

我国关于护士处方权的研究进展及建议

冯斯特,李秀芝,李莉,赵允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目前国内关于护士处方权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建议制定护士处方权的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从小范围做起逐步开放处方权,今后的高等护理教育需增加处方权相关课程的学习,开展关于护士处方权的短期培训项目。

我国出院准备度的研究现状

桑丽云,商临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出院准备度的内涵、评估工具、发展现状以及国内关于出院护理的研究进行综述,指出目前国内多为现状调查研究,可开展质性研究和干预研究;且国内评估工具多是对国外工具的汉化,建议国内学者根据国内实际情况编制适合我国病人使用的高信效度的评估工具,准确评估病人出院准备情况。

麻醉恢复室病人恢复程度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王秀丽,何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国内外麻醉恢复室病人恢复程度主要评估工具进行综述分析,指出现存的评估工具经过不断演变其标准各具特点,各有利弊,且多数工具的有效性及可靠性的评估较少见,护理人员应用时仍需结合国情特点对其信效度及实用性进行验证。建议根据现有评估工具特点并结合我国麻醉恢复室病人情况,积极开发符合我国麻醉病人恢复程度的评估工具。

专科护士培养与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衔接的现状

李雪珠,李国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培养目标、培养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横向比较当前国内外专科护士培养及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指出在专科护士培养与专业学位护理研究生教育培养对象的角色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等方面,国外已形成规范、科学的培养框架体系,但国内尚未构建统一、规范化的培养方案,建议我国明确专科护士与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及角色定位,从培养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着手,构建专科护士与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的可行性方案。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功能的评价与干预现状

莫雅文,黄静雅,孙春艳,周丽芳,符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相关概念、内瘘使用时机的选择、内瘘的建立与监测维护等,以内瘘使用过程中各个不同阶段为切入点探讨内瘘的维护现状,旨在为指导病人内瘘的日常功能评价与个性化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国内外口渴程度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尤文璇,张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国内外现有口渴程度评估工具,指出国内外常用的口渴评估工具主要分为主观评估工具(即病人主动报告口渴感受并评分)及客观评估工具(即护理人员通过体征评估病人口渴程度或实验室指标)两大类,但尚无评定口渴程度的“金标准”。发展和制定本土化的评估工具,从多维度更全面地进行口渴评估,以及早发现病人口渴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舒适感。
综合研究

神经内科护士实施脑卒中病人安全进食行为调查分析

冯晓瑜,曹迎春,吴洁媛,黄玉锦,周玉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广东省神经内科护士实施脑卒中病人安全进食行为情况。[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广东省13家医院247名神经内科护士进行调查,分析护士对脑卒中病人安全进食行为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病人安全进食行为得分为(68.72±10.9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接受吞咽障碍相关培训与学历是护士对病人安全进食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神经内科护士对脑卒中病人安全进食行为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进食评估方面。管理者应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病人安全进食的认知,进而提高相关行为。

基于病人主观体验及需求的肺癌手术个案管理方案构建与实践

张艳萍,刘秀珠,骆惠玉,柯熹,张宏,赵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通过调查病人的主观体验和需求,构建基于病人主观体验及需求的肺癌手术个案管理方案,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实践。[方法]第一阶段:通过循证护理,形成肺癌病人围术期的个案管理方案初稿。在此基础上,随机抽取100例肺癌围术期病人,了解其不同诊疗时段的主观体验和需求,基于需求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构建个案管理方案。第二阶段:随机抽取200例病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个案管理,比较两组病人的主观体验、需求满足及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围术期不同时段的主观体验和需求满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护理服务满意度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基于病人主观体验及需求构建的肺癌手术个案管理方案能有效满足病人的需求,改善其主观体验,并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

基于临床决策理论的癌症病人共享决策概念框架的构建

张雅芝,方汉萍,朱利思,刘洪娟,李碧稳,张严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癌症病人参与临床决策的影响因素和过程。[方法]采用文献查证、专家咨询、现状调查等方法,析出变量及概念,分析癌症病人参与临床决策的影响因素,对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结果]癌症病人决策参与有3个步骤:分析决策问题、内生决策意愿、外输决策行为;有4类影响因素:感知/知觉、价值观、生命质量、社会情境;共享决策有3类参与者:病人、家属、医务工作者。[结论]形成基于临床决策理论的癌症病人共享决策概念框架,对决策辅助的构建及促进病人参与临床决策具有积极作用。

MSM家族集聚现象心理状况的质性研究

陈菊娣,任勇,阎岩,曹维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家族中同时存在男同性爱者(MSM)的生存现状,为他们出现的心理及社会问题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现象学研究方法,对2016年2月—2017年12月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红丝带关爱中心的14名家族中同时存在MSM的MSM者进行深入访谈、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并提炼主题。[结果]经过资料分析,归纳出3个主题:负罪感、震惊感、无力改变现有的生活现状。[结论]家族中同时存在MSM人群的生存现状因心理压力和性取向的矛盾受到了严重影响,医务人员应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定期随访,预防艾滋病等性病的传播。

HIV感染者/AIDS疼痛病人躯体及心理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谢彩英,韦彩云,胡雁,杜丽群,杨燕辉,朱政,宁丽娟,黄妹青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疼痛病人躯体、心理症状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根据艾滋病病人躯体症状自评量表和抑郁症筛查量表(PHQ⁃4)设计调查问卷,采用系统抽样法调查255例门诊或住院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躯体症状和抑郁发生情况。[结果]255例病人中,111例自述伴有疼痛,疼痛病人发生躯体症状较多的有疲乏(69.37%)、头痛(69.37%)、食欲下降(69.37%);发生心理症状较多的有感到做事提不起兴趣(42.34%)、感到压力很大(41.44%)、感到心情低落(39.64%)、无法控制焦虑(39.64%)。疼痛病人的21项躯体、18项心理症状发生率高于非疼痛病人(<0.05)。疼痛病人的躯体症状发生率与心理症状发生率呈正相关(=0.578,0.001)、焦虑症状发生率与抑郁症状发生率呈正相关(=0.759,0.001)。[结论]HIV感染者/AIDS疼痛病人的多项躯体、心理症状发生率较高,躯体症状伴随心理症状发生,焦虑症状伴随抑郁症状发生,护理人员应对HIV感染者/AIDS疼痛病人采取积极有效的疼痛管理,以提高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生活质量。

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护理干预

罗彦,张月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建立口腔黏膜炎综合护理临床路径干预模式,为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预防护理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在山西大医院血液科两个不同病区住院化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人100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A区)给予口腔黏膜炎综合护理临床路径干预模式,对照组(B区)给予口腔黏膜炎常规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模式对化疗后口腔黏膜炎的预防和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口腔疾病和溃疡的发生率降低,口腔溃疡的患病时间缩短,干预第3天疼痛指数降低,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口腔黏膜炎的综合护理临床路径干预模式有助于降低口腔疾患及口腔溃疡的发生率,缩短口腔溃疡患病时间,对预防及治疗口腔黏膜炎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咽喉恶性肿瘤术后规范化功能补偿流程构建

张惠荣,田思维,周敏,张晓岚,张丹,官小莉,陈茜,陈丽,谌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构建咽喉恶性肿瘤术后规范化功能补偿护理。[方法]根据临床实践构建咽喉恶性肿瘤术后规范化功能补偿流程,根据流程图细节制作病人专病手册、营养监测手册、健康保健手册、清洗消毒灭菌内套管图卡等;吞咽训练、清洗消毒灭菌内套管、伤口纱布垫更换、颈部康复训练四类视频;一体化吞咽训练、一体化呼吸管理、一体化语言沟通、一体化出院自理指引宣教单;根据路径指引,运用相应工具进行风险评估、超前干预、健康宣教指导及康复训练。[结果]通过流程创新,病人术后生理、心理、环境及社会等方面的舒适度调试能力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气管套管带管日缩短,营养补偿至体重下降比率降低,不同时段吞咽功能、语音清晰度改善,病人无寒战发生,中重度疼痛减少,病人依从性、住院满意度和出院满意度明显提升;护理人员关键节点急危重症病情观察理论及实践能力提升。[结论]实施咽喉恶性肿瘤术后规范化功能补偿流程管理有助于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医院整体服务质量。

山西省三级甲等医院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现况调查

王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山西省三级甲等医院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OMDs)的现状。[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3家山西省三级甲等医院口腔科的全体护理人员以及其他非口腔科室(如消化内科、普外科、儿科、妇产科等)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调查护理人员基本情况和工作情况,采用改良的Nordic肌肉骨骼症状自评问卷评估OMDs患病情况,分析OMDs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护理人员663名,其中口腔科护理人员263名,非口腔科护理人员400名。口腔科护理人员OMDs发生率(37.64%)高于非口腔科护理人员(2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婚育情况、工龄、主要工作姿势、工作负荷是口腔专科护理人员OMDs的影响因素(<0.05)。[结论]口腔科护理人员OMDs发生率高于非口腔科护理人员,可通过减少工作负荷、避免上肢不良的作业姿势、及时释放心理压力等措施降低口腔科护理人员OMDs发生率。

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提高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

任平,卢柳艺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提高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智能训练系统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上肢Fugl⁃Meyer评定(FMA)和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MA评分[(58.63±7.64)分]和BI评分[(69.61±9.1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43.52±13.61)分,(56.25±11.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经颅磁刺激技术联合智能训练系统干预,能明显改善病人的上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运动配合护理干预对抑郁病人自尊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汪钦林,梁卉薇,龙绪星,张锦添,雷华为,钟潇琦,罗添云,李 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运动配合护理干预对抑郁病人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方法]选取 2016 年 12 月─2018 年 1 月住院及门诊人96 例,将入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抗抑郁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 6 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 6 周的运动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尊量表(SES)、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进行评定。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 HAMD⁃17、HAMA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5),SES、GSES 评分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运动配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抑郁病人的自尊和自我效能感水平,并能缓解病人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医教协同背景下外科护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研究

李晓娟,王侠,王莉,化前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在医教协同背景下,通过改革外科护理教学体系,提高护生的岗位胜任力,培养应用型护理人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本院护理专业2016级1班和2班为实验组(98人),3班和4班为对照组(100人)。实验组采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体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应用能力和学习效果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在理论考试成绩、实训技能成绩、应用能力和学习效果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基于医教协同背景下,外科护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的改革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学习效果满意度。

可调式中心静脉测压输液架的研制与应用

刘水英,朱明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研制一种方便实用的可调式中心静脉测压输液架并观察其在测量中心静脉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2例需测量中心静脉测压的病人为研究对象。经锁骨下静脉置管(CVC)双通道连接,同时应用传统手工标尺测定法(对照组)和可调式中心静脉测压架测定法(观察组),比较两组测压尺的安装及准确较零所用时间和所测量中心静脉压值。[结果]观察组测压尺的安装及准确较零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0.05),两组所测量中心静脉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可调式中心静脉测压输液架可缩短中心静脉测压操作时间,并可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预防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

庞珂,邓永梅,李懿,梁建姝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预防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病人高灌注综合征的护理措施。[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诊断明确并接受支架置入术后接受传统护理的328例病人纳入传统组,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诊断明确并接受支架置入术的接受综合护理的352例病人纳入综合护理组,观察并记录两组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传统护理组共发生高灌注综合征13例,其中脑出血4例,脑水肿4例,癫痫/谵妄5例,发生率为3.96%;综合护理组发生高灌注综合征5例,其中脑出血1例,脑水肿2例,癫痫/谵妄2例,发生率为1.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有效护理干预措施,使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后病人高灌注综合征的发生。

鼻腔湿化在脑出血病人经鼻置入胃管中的应用

张淑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鼻腔湿化在脑出血术后病人经鼻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2例脑出血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病人常规经鼻置入胃管,观察组在置入胃管前使用利多卡因联合巴曲亭进行鼻腔局部湿化,比较两组病人置管前后平均动脉压(MAP)波动最大差值、鼻腔出血发生率和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过程MAP波动最大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鼻腔出血发生率(4.3%)明显低于对照组(23.9%),一次性置管成功率(87.0%)高于对照组(5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脑出血病人经鼻置入胃管前用利多卡因联合巴曲亭进行鼻腔湿化,能够有效控制病人因置入胃管导致的血压波动,降低鼻腔出血发生率,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1例骶尾部藏毛窦病人术后伤口换药效果观察

何倩,李丽,胡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法联合“湿性创面愈合”理论对1例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藏毛窦切除术及自体皮移植术后发生伤口感染的病人及进行评估及辨证施护,经过对病人的护理,为伤口愈合营造湿性愈合环境,便于上皮细胞的增殖分裂,促进了肉芽组织生长,缩短了愈合时间,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某厂有害作业工人健康状况分析

李银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某厂车轴分厂接触有害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为该厂制定职业卫生防护建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对车轴分厂455名在岗接触有害作业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对收集到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厂有害作业工人接触的职业有害因素主要集中在噪声和刺激性气体方面;位居前4位的异常检出项目为耳鼻喉及口腔科异常、心电图异常、血压异常、听力异常,其异常检出率分别为38.2%、23.5%、18.0%和17.1%;不同工龄段的有害作业工人主要异常项目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某厂车轴分厂有害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异常项目检出率较高,应强化与重视工人的职业卫生防护工作,落实防护措施建议,有效降低职业有害因素对工人健康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