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护理研究 > 过刊浏览

2020年 34卷 5期 刊出日期:2020-03-10 目录

专题研究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肝移植病人的居家护理

崔恒,王雪瑞,傅巧美,薛梅,周利平,虞相敏,盛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脏移植外科迅速开展疫情防控期间肝移植病人居家护理方案的探讨,重点协助病人开展远程居家护理,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症状监测及肝移植术后随访,对无复诊条件的病人给予线上指导,帮助病人掌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知识,疏导不良情绪,引导病人建立积极心态,以期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器官移植病人居家护理实践提供参考。

综合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护理应急管理

詹昱新,李素云,刘义兰,喻姣花,王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总结综合医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疫情的护理组织应急管理工作,为护理管理者今后更好地应对突发疫情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在2019年12月31日—2020年2月8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流行期间,我院迅速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护理部启动护理组织应急管理、实施突发疫情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及组织后援保障工作。[结果]医院护理部的组织应急管理工作从容有序,顺利配合医院完成各项诊疗、抢救、转运等工作,已完成一线支援任务的护士800余名,确诊感染的在职护士接受住院隔离治疗且多数均顺利痊愈出院康复中。[结论]护理管理者进行科学、高效的护理组织管理,制定危机管理机制,实施疫情防控应急预案,提高护理组织和应急管理能力,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PICC置管的应急护理管理

余琪,冯丽娟,沈蕾,尹世玉,刘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中心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应急护理管理措施,通过对置管病人实施预约置管、重新分配人力资源及制定工作流程、加强工作人员防护及心理疏导、加大置管室环境消毒力度、对血管超声实行分区域使用等措施,成功为212例病人置管,且无一例置管病人和医务人员发生院内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居家隔离者的应对措施

陈梦霞,刘丽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指出轻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及疑似病人居家隔离时应加强环境消毒、自我病情监测、饮食指导及心理疏导,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基于“互联网+” 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员管理平台

郭庆峰,杨扣琴,赵丽婷,王秦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采用文献研究法、头脑风暴法、专家咨询法,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构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人员管理平台,平台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诊疗防护培训、管理监控指标、党建人文平台以及数据查询5个管理模块,应用该平台加强了管理人员对隔离病区人力、物品、质量指标等各方面的监控,提升了疫情防控的管理效率。

急诊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刘小琴,雷铖,江畅,陈达英,王佳,罗琳,陈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市级定点医院急诊科的防控组织工作及管理经验,包括对急诊科各区域进行科学设置与管理,严格执行清洁、消毒措施,加强对普通就诊病人、确认或疑似病人的管理,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流程,重视医护人员、护工、救护车及应急物资的管理,以期为其他科室全面、系统地应对疫情提供经验。

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士救治体验的质性研究

瞿茜,张雷,张萍,胡婉婷,王月,张露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士的救治体验,为医院管理者进行下一阶段的疫情部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8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救援工作一线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方法对这8名一线护士进行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8名一线护士感到救治压力大、任务重,经历了害怕、无助、压抑、无奈、看到了希望等体验,并对个人、医院、社会有一定期许。[结论]参加救治的一线护士心理韧性、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需要加强。

社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

王琳,焦方方,郭丽娜,刘延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社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现状,为全面了解社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状况、完善社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的社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知识问卷对151名社区居民进行调查[结果]社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知识得分为 (77.61±6.10)分, 整体水平较好,但在疾病传播途径、手机电子设备消毒方面需要加强。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主动学习疾病知识是影响社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的重要因素(0.05)。[结论]社区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知识掌握较好,但在疾病传播途径、手机电子设备消毒方面需要加强。社区管理者应完善疾病防治宣传渠道,加强疾病进展通报,重点关注低学历社区居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情况,提高社区居民整体防护水平。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人床边血液透析的实施与防护

王苑,童辉,夏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为保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血液透析病人维持正常的血液透析治疗,我院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床边血液透析治疗专家小组,制定专门的诊治流程、医务人员的防护流程和合理的消毒隔离方案,目前所有病人均得到有效的治疗,且医务人员均未发生感染。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在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支援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吴丽芬,刘恋,周丰勤,王伟仙,李玲,张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培训模式在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支援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第1批支援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的护理人员300人为培训对象。基于岗位需求制定培训目标,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方法实施培训方案,比较培训前后支援护士的理论和操作成绩,并对课程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前后支援护士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培训后课程评价反馈总体满意度达96.3%。[结论]建立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支援护士培训模式,有助于提高支援护士知识与技能掌握水平,且护理人员满意度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

由娜,康博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了消毒供应中心(CSSD)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人员管理、器械管理、环境管理经验,以期通过缜密的流程管理和细节管理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复用医疗物资,保证员工的人身安全。
科研论著

住院新生儿早期头部转向偏好及医源性影响因素分析

郭宏卿,阐玉英,霍秋桂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住院新生儿早期头部转向偏好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住院新生儿456例,在入院、住院3 d、住院1周时判断转向偏好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头部转向偏好的影响因素。[结果]新生儿病房住院患儿的头部转向偏好发生率较高,右转偏向高于左转偏向;多因素分析显示,日龄、是否早产、是否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喂奶方式、是否辅助通气与头部转向偏好相关。[结论]新生儿头部转向偏好受日龄、喂养方式、有创管道、环境等医疗因素的影响,应制定有效固定新生儿头部、改善环境等干预措施,以减少头部转向偏好的发生率。

髋关节置换术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最佳使用时间的随机对照研究

杨晶慧,甘秀妮,李钱玲,胡亚丽,李玉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的最佳时间。[方法]选择2018年5月―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病人42例,按照最小不平衡指数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病人均实施常规血栓预防管理措施。对照组常规使用IPC,每天1次,每次30 min;观察组使用IPC,每天2次,每次40 min。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的失血量和血栓发生率,分析两组病人术前及术后第3天、术后第5天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肢体周径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均未发生症状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但对照组有6例(28.57%)病人出现隐匿性下肢DVT,观察组2例(9.52%)发生隐匿性下肢D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38)。两组病人总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704,=0.486),但观察组隐性失血量低于对照组(=2.739,=0.009)。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时间效应、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对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27.027,<0.001;=3.390,=0.044);分组效应、时间效应及组别与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肢体周径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6.137,=0.022;=24.034,<0.001;=18.648,<0.001)。[结论]间歇加压治疗每天1次、每次 30 min与每天2次、每次40 min均能预防DVT,但每天2次、每次40 min可有效降低出血量,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湖南省贫困县慢性病空巢老人焦虑、抑郁情绪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曹文静,吴家俊,曾能娟,曹南林,谢飞,李春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湖南省贫困县慢性病空巢老人焦虑、抑郁情绪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为社区护理管理者制定农村空巢老人慢性病管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8年3月—8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老人焦虑量表(GAI)、简版老年抑郁量表 (GDS⁃15)、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和健康调查量表(SF⁃12v2)对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抽取的湖南省贫困县(安仁县)5个乡镇50个行政村的545名慢性病空巢老人进行调查。[结果]慢性病空巢老人焦虑得分为(5.62±5.26)分,抑郁得分为(3.84±2.17)分,焦虑和抑郁检出率分别为 30.3%、9.7%;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为(106.54±38.97)分,生活质量得分为(116.29±31.74)分。相关分析显示,慢性病空巢老人抑郁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呈负相关(=-0.147,<0.001),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呈负相关(=-0.216,<0.001)。慢性病空巢老人焦虑、抑郁得分为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16.859,<0.001,=0.055)。[结论]湖南省贫困县慢性病空巢老人的焦虑、抑郁情绪可影响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社区护理管理者应关注慢性病空巢老人的负性情绪,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慢性病知识讲座,提高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

心脏移植术后早期血肌钙蛋白水平变化及院内死亡影响因素分析

李敏,王慧华,李燕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早期血肌钙蛋白(TnI)水平变化及其与院内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进行心脏移植的病人5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ROC曲线分析手术当天(术后入重症监护室1 h内抽血化验)至手术第2天血TnI水平对心脏移植术后病人院内死亡预测作用并寻找阈值,根据阈值将病人分为高TnI水平组和低TnI水平组,然后比较两组的术前一般资料、术后恢复情况以及院内死亡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移植术后病人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后第1天TnI水平预测院内死亡ROC曲线下面积为0.888[95%(0.799~0.976),<0.05],当TnI水平为38.5 ng/mL时,预测院内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1%和92.7%;以38.5 ng/mL为临界值,将纳入病人分为高TnI水平组(TnI≥38.5 ng/mL)和低TnI水平组(TnI<38.5 ng/mL);两组病人受体术前肌酐、术前NT⁃proBNP升高倍数、供体体重、供体冷却血时间、供体冷却血时间≥6 h所占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520例心脏移植者中,院内死亡的病人有27例,其中高TnI水平组院内死亡13例,低TnI水平组院内死亡14例;高TnI水平组院内死亡率明显高于低TnI水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血肌酐[OR2.15,95%(1.31~3.43)]、术前血胆红素[OR3.63,95%(1.55~8.79)]、术后第1天TnI水平[OR4.26,95%(1.07~5.36)]是影响心脏移植术后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脏移植病人早期TnI水平升高与受体、供体等因素有关,术前血肌酐、术前血胆红素、术后第1天TnI水平(≥38.5 ng/mL)是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

智障儿童家庭对志愿者服务需求的质性研究

石琳筠,黄明欣,韩硕,李俊义,刘雪晨,胡颖,赫庆雪,赵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智障儿童家庭的服务需求,为智障儿童志愿者服务模式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8年3月—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天津市某3所培智学校的13名智障儿童的主要照顾者进行半结构式的深度访谈,根据质性研究的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和主题提炼。[结果]智障儿童家庭对志愿者服务的需求迫切,包括同伴支持的需求、专业性知识与技能支持的需求、社会尊重与社会融合的需求。[结论]建议根据智障儿童家庭的需求构建智障儿童“1+1+1”志愿者服务新模式(1个社区志愿者+1个医学院校青年志愿者+1个帮扶智障儿童),形成一支医学专业志愿者和社区志愿者相融合的专门服务于智障儿童的公益志愿者团队,以期保证志愿者服务项目可持续发展及给予智障儿童家庭更科学、有效的精准化志愿者服务。

居家脑卒中病人护理分级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丁春戈,张春慧,张振香,梅永霞,林蓓蕾,徐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构建基于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居家脑卒中病人护理分级评估指标体系,为居家脑卒中病人的护理分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文献分析、质性访谈、专家小组会议初步确定居家脑卒中病人护理分级评估指标体系;于2018年6月—9月邀请19名脑卒中护理领域相关专家进行3轮专家咨询,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结果]3轮咨询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85.00%、89.47%、10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78,0.879,0.879;第3轮专家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393,0.366,0.388;最终形成包括病情严重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精神心理状态、社会支持与环境资源利用能力4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和120条评价标准的居家脑卒中病人护理分级评估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居家脑卒中病人护理分级评估指标体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可靠性,可为居家脑卒中病人的护理分级提供理论依据。

中国老年人自杀意念发生率的Meta分析

王珊,陈欧,赵妹,吴方,王雅琦,王克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讨我国老年人自杀意念发生率的总体情况,为老年人自杀行为预防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自建库至 2018 年 6月发表的有关中国老年人自杀意念的文献,采用 Stata 14.0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8篇,总调查老年人54 162名,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1.00%~26.01%。纳入的研究异质性较大(=99.2%,<0.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合并,结果显示中国老年人自杀意念发生率为9.90%[95%(6.96%,13.25%)];通过亚组分析显示不同性别、研究区域、样本量等老年人自杀意念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1)。单个协变量的Meta回归结果显示,样本量和研究区域与本研究的异质性有关(<0.05)。[结论]现有证据显示,中国老年人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需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并且有必要对老年人的身心问题进行相关干预,从而减少老年人自杀行为的发生。

教育游戏对护理本科生积极情感诱发策略研究——以心肺复苏教育游戏为例

黄迪,江智霞,代永娅,吴琼,苏小林,李昌秀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索护理本科生使用教育游戏所诱发的积极情感策略以及诱导因素。[方法]对14名护理本科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采用文本情感分析对其在教育游戏中所产生的主题进行分类、归纳、总结。[结果]护理本科生在教育游戏中产生的积极情感占比最大;不同性别、居住地的护理本科生产生情感具有一定偏差;护理本科生产生情感最多且差异较大的是在游戏交互这一板块。对访谈资料进行编码提炼分析,最终析出7个类属,分别为沉浸设计、竞技设计、评价设计3种诱发策略,以及成就感、真实性、趣味性、教育性4个诱导因素。[结论]积极情感的诱导可提升护理本科生的学习效果,在护理类教育游戏设计中可采用提升“沉浸体验”、合理“竞技设计”、优化“评价设计”的恰当诱发策略。

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效果的Meta分析

王江玲,戴新娟,施琪,吴贤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为临床治疗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有关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同时筛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3月15日。由2名研究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提取资料和合并数据,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涉及930例病人。Meta分析结果表明,穴位按摩组吞咽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单一康复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MD=1.58,95% (1.37,1.78),<0.000 01;RR=1.36,95% (1.26,1.47),<0.000 01];与单一康复治疗组比较,穴位按摩降低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效果不明显[RR=0.40,95%(0.16,0.99),=0.05]。[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穴位按摩能够促进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的恢复,但是尚没有足够证据说明其能够降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基于护士主导的微信平台改善克罗恩病病人硫唑嘌呤服药依从性的研究

王珂,彭南海,祁静,孙琳,龚剑峰,朱维铭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构建基于护士主导的克罗恩病病人药物管理微信平台,并探讨其对克罗恩病病人硫唑嘌呤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炎症性肠病中心的克罗恩病病人239例随机分为微信组(120例)和对照组(119例),对照组接受胃肠医师常规的门诊及电话随访指导,微信组接受基于护士主导的微信平台构建的克罗恩病病人药物管理方案。[结果]干预第1个月、第2个月两组病人依从性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4个月开始,微信组依从性得分高于对照组(<0.05),断药率低于对照组(<0.05);两组硫唑嘌呤血药浓度及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累积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医疗费用无明显差异(>0.05)。[结论]实施基于护士主导的微信平台构建的克罗恩病病人药物管理方案可使病人主动参与疾病管理,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病人的服药依从性。

自我管理效能感对肺癌化疗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肖苗,衣玉丽,卫彬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肺癌化疗病人自我管理效能感和自我感受负担的现状,并探讨自我管理效能感对病人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癌症病人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和自我感受负担量表对140例肺癌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病人自我感受负担得分为(32.80±9.04)分,自我管理效能感得分为(62.23±16.07)分,均处于中等水平;病人自我感受负担总分与自我管理效能感总分及各个维度呈负相关(<0.01);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自我管理效能感中的自我决策、自我减压、正性态度是自我感受负担的重要影响因素(<0.05)。[结论]护理人员可通过提高肺癌化疗病人自我管理效能感,降低其自我感受负担,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科研综述

病人参与医疗保健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郭佳茹,商临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围绕“病人参与”的理念,对病人参与医疗保健的内涵、背景发展、研究工具、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指出未来的研究应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一个全面、系统、基于循证的理论框架,从而为促进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临终病人预先护理计划的研究进展

李扬,李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就预先护理计划(ACP)概念和预先护理计划包含的预先医疗指令、替代决策者、生前预嘱,预先护理计划的影响因素和相关对策进行综述,并提出在临床中应鼓励医务人员积极探索预先护理计划的实践模型,积极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预先护理计划讨论,开发符合国内病人的辅助决策工具去指导临床实践,最终协助病人制定符合自己意愿的临终意愿。

特殊人群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案研究进展

胡露,何荣攀,周梦娇,廖媛,黄茜,马久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针对儿童及青少年、老年人、糖尿病病人等特殊人群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指出目前关于孕妇、高血压、脑卒中、痴呆等病人肠道准备方案的研究报道还很少,急诊结肠镜检查病人的肠道准备方案也尚存在争议。同时,肠道准备方案与服用药物剂量、服用时间、服用次数、联合用药以及肠道准备前的饮食等均相关,未来需要进行更加细致、深入的探讨。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与影响因素

张小蓉,刘敏杰,方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介绍国内外对干细胞移植病人认知功能的评估工具、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指出认知功能障碍会大大降低HSCT病人的生活质量,医务人员应当重视HSCT病人的认知功能变化,尽早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

个案管理在HIV感染者/AIDS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进展

黄金萍,胡雁,董文逸,杜丽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目前国内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个案管理模式和效果,探讨实施个案管理的关键环节以及个案管理师作用,指出应对新从事AIDS护理的人员进行个案管理培训,以更好地服务和管理病人,确保病人的治疗效果,对AIDS的整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腹膜透析病人的运动功能研究进展

王慧,沈麒云,张卫红,李黎梅,张先闻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加强腹膜透析病人运动功能的监测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提高其运动水平是腹膜透析病人综合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从运动功能及测量方法、腹膜透析病人的运动功能状况展开综述,并探讨腹膜透析病人运动干预相关临床研究的切入点。

恶性血液病病人信息需求研究进展

陈梓潇,王鹏,张振香,冯荣芳,李萌萌,焦佳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恶性血液病病人信息需求的类型、影响因素、信息支持形式和信息需求评估工具等方面综述了恶性血液病病人信息需求的相关研究,为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制定个性化信息支持服务提供依据。
综合研究

IPAT在NICU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育支持中的应用效果

李蕊,王晶,韩志英,张鹤立,胡银星,李葆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婴儿体位评估工具(IPAT)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发育支持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同期对照,纳入2018年1月—7月NICU的71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作为对照组,2018年7月—2019年1月NICU的73例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研究组,对照组患儿使用鸟巢作为体位支持,研究组在鸟巢体位支持下,使用IPAT来指导摆位,比较两组住院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全肠内营养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出生后体重增长情况。[结果]研究组在出生后第4周体重增长、出生4周后体重增长总量明显高于对照组(<0.01),胃管留置时间和全肠内营养时间短于对照组(<0.05)。[结论]应用IPAT指导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体位摆放,有助于缩短早产儿的胃管留置时间和全肠内营养时间,促进生长发育。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现状分析

刘俐,王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山西省二级以上医院共25所,收集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相关数据。[结果]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用药品种以头孢呋辛(18.91%)和头孢唑林(13.04%)为主;给药时间主要为术前0.5~1.0 h,二级医院主要于术前1~2 h使用;用药时间以5~10 d(30.87%)为主;19.09%的病人采用联合用药方式。[结论]对二级医院还需加强给药时间、用药疗程等方面的培训和指导,以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孕产妇围生期护理服务需求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刘梦,文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二胎与一胎孕产妇围生期护理服务需求现状[方法]便利抽取2016年8月—2017年6月就诊于某院的1 198例二胎与一胎孕产妇,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围生期护理服务需求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采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分析,自然分娩二胎孕产妇在围生期的自我实现需求得分低于一胎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1);剖宫产分娩二胎孕产妇围生期的安全需求、情感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得分均低于一胎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二胎与一胎孕产妇的需求存在差异,应加强针对性服务,努力满足二胎和一胎孕产妇的需求,应根据二胎和一胎孕产妇的不同情况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护理服务,提高其满意度和就医体验。

个案管理在高水平CDT淋巴细胞的男男性行为HIV感染者中的应用

陆春燕,蒋莉,黄金萍,梁江明,梁富雄,曾小良,鲁鸿燕,石素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个案管理在高水平CDT淋巴细胞水平的男男性行为(MSM)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2017年10月新确诊HIV感染者且CD4T细胞≥500 /μL的MSM人群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个案管理,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随访12个月后,比较两组感染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率(96.45%)显著高于对照组(83.33%),从确诊到开始治疗的时间(10 d)短于对照组(18 d),>95%的用药依从率(96.83%)高于对照组(85.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能提高高基线CDT细胞水平MSM人群中HIV感染者的早期抗病毒治疗率,缩短确诊到开始治疗的时间,并提高用药依从性。

iThermonitor智能体温计和红外额式体温计的应用效果比较

王春雨,张玥英,邓颖,李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iThermonitor智能体温计、欧姆龙(OMRON)红外额式体温计测量体温的效果,为持续数字化体温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诊断性试验评价研究设计,方便抽取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的病人,用水银体温计、iThermonitor智能体温计和OMRON红外线额式体温计在30 min、60 min、90 min时测量病人体温。将iThermonitor体温计和OMRON红外线额式体温计的读数结果与水银体温计(金标准)结果相比较。[结果]共纳入122例病人,共计366个体温测量点。水银体温计测量结果为:发热151例次,非发热215例次;iThermonitor测量结果为:发热145例次,非发热221例次,灵敏度为91.4%,特异度为96.7%,误诊率为3.3%,漏诊率为8.6%,总符合率为94.5%,比数积为315.4,Kappa值为0.887。红外线额式体温计测量结果为:发热210例次,非发热156例次,灵敏度为80.1%,特异度为58.6%,误诊率41.4%,漏诊率为19.9%,总符合率为67.5%,比数积5.7,Kappa值为0.366。[结论]iThermonitor监测体温效果较红外线额式体温计监测效果好,且能24 h持续监测体温的变化,适用于昏迷不能配合的病人或需要监测体温变化的高危病人。

早期临床见习对本科护生专业承诺的影响及干预策略

周梦佳,翟少壮,卓嫣然,张瑞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早期临床见习对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承诺的影响,并通过质性访谈提出相应干预策略。[方法]采用护理专业承诺问卷对某高校护理学院二年级382名本科见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32名见习生进行质性访谈。[结果]护生专业承诺总分由见习前的(94.42±13.56)分,降低到见习两周后的(91.04±11.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质性研究显示,带教老师影响、临床工作参与度、临床护士自我信息评价及护理工作特点等是影响护生专业承诺的主要因素。[结论]早期临床见习对护理专业本科生专业承诺整体呈负向影响,应根据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教育策略。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病人饮食自我管理行为的长期影响

李冬静,邢凤梅,董春艳,许淑健,刘倩,李艳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自我效能理论在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饮食自我管理行为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唐山市某二级甲等医院门诊就诊的5年前开始应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饮食自我管理行为干预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其中干预组40例,对照组32例。调查两组病人的饮食结构、自我管理水平、自我效能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血糖水平。[结果]干预组饮食结构优于对照组(<0.05),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01),2种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5),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0.01)。[结论]应用自我效能理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饮食自我管理行为进行干预,远期效果显著,可使病人的饮食结构更合理,可提高病人自我管理和自我效能水平,改善血糖水平。

儿童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李保宁,郭锦丽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通过调查住院患儿的基本情况和粘胶使用情况,分析导致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7月—12月入住山西省儿童医院5个科室的328例患儿中确诊为MARSI的45例为病例组,另选取45例未发生MARSI患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治疗情况和营养状况等,分析导致MAR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年龄、意识状态、发热、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管路、蓝光治疗、皮肤干湿情况、皮肤弹性和皮肤水肿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管路、皮肤水肿、皮肤干燥度、皮肤潮湿度为MARS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护士应根据MARSI发生的危险因素,有效识别高危患儿,减少MARSI的发生。

一体化服务模式对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分娩结局的影响

燕美琴,刘亦娜,王娇,张慧君,王凌云,夏春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助产士一体化服务模式对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知信行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规律产检有阴道分娩意愿、符合剖宫产后再妊娠阴道试产条件的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52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同期对照组,干预组由助产士给予孕期到产后的一体化服务,同期对照组行常规产检及分娩;另选取定期产检的适合阴道分娩的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为回顾性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分娩方式和会阴侧切、巨大儿、子宫破裂、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以及干预组与同期对照组孕产期保健知识、态度得分。[结果]开展助产士一体化服务模式后,干预组孕产期保健知识、自然分娩意愿、自然分娩率高于同期对照组,干预组孕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会阴侧切率、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低于同期对照组与回顾性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助产士一体化服务模式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剖宫产后再妊娠孕妇围产保健知识,加强其自然分娩的信念,降低剖宫产、巨大儿、会阴侧切、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更好地保障母婴安全。

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训练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居家安全进食的影响

尹志科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训练健康教育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出院后安全进食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北京天坛医院卒中单元住院的156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及主要照顾者156人,随机分为对照组(78对)和观察组(78对)。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训练的健康教育,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照顾者饮食照料能力、病人营养状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家属吞咽障碍饮食照料能力总评分由干预前的[(42.58±5.69)分]提高到[(64.21±6.08)分];随访3个月内,观察组病人发生误吸、胃管堵塞的比例分别为43.59%和13.16%,低于对照组的62.82%和37.14%;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营养状态良好比例高于对照组,潜在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的比例低于对照组。[结论]住院期间开展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家属的照顾能力,降低居家病人护理不良事件及营养不良发生率。

移动医疗在跟腱断裂微创术病人强化教育中的应用

朱梦晓,高远,付小洁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应用创新设计的移动医疗实施强化教育在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微创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7年12月-2019年6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跟腱断裂病人10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试验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方法,试验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联合应用创新设计的移动医疗实施强化教育,比较两组病人的疼痛、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病人入院24 h及术后24 h、48 h疼痛评分、术后首次下地时间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创新设计的移动医疗强化教育可促进急性闭合跟腱断裂病人术后康复,减轻围术期的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小组联合干预在糖尿病病人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孙青娟,任海连,陈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在糖尿病病人延续护理中使用小组联合干预,探索适用于基层医院的延续护理模式。[方法]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糖尿病病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出院指导和随访,研究组增加小组联合干预。比较出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两组的血糖指标、自我监测护理能力和对医护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出院3个月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0.05);干预后研究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较干预前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0.05);研究组自我监测护理能力、满意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糖尿病病人延续护理中采用小组联合干预,有助于提高病人血糖控制水平、自我监护护理能力和满意度。

骨关节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根本原因分析

江雨虹,何晓红,成江容,徐筱清,陈卯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从根本原因上分析骨关节外科术后血栓发生的原因。[方法]建立根本原因分析表及根本原因分析统计表,同时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谈话,深入了解病人围术期的饮食、饮水、康复锻炼等情况,对术后新发静脉血栓病例的影响因素进行统计。[结果]在新发静脉血栓的36例病人中,术中使用止血带21例,使用全身麻醉33例,手术时间>60 min 32例,术中使用止血药19例;麻醉时间≥90 min 33例;麻醉复苏时间>60 min 24例;手术当日饮水量<2 000 mL 15例;手术当日及术后1 d踝泵锻炼<300次36例,年龄>60岁20例。此外,季节不同发生率不同,春季发生2例,夏季发生6例,秋季发生11例,冬季发生17例;动脉血氧分压低于80 mmHg 4例。[结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可能与年龄、止血带使用、手术时间、麻醉方式、麻醉时间、复苏时间、季节、术后自主锻炼及病人饮水量等因素有关。

老年人生命意义、自尊对死亡焦虑的影响

郭玮,张兵华,付友兰,何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生命意义、自尊对老年人死亡焦虑的影响,验证自尊在生命意义与死亡焦虑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生命意义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死亡焦虑量表对215名健康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生命意义得分为(49.83±10.50)分,自尊得分为(29.94±5.12)分,死亡焦虑得分为(12.71±5.17)分。相关分析显示,生命意义(=-0.42,<0.01)、自尊(=-0.57,<0.01)均与死亡焦虑呈负相关。回归分析显示,生命意义能显著预测死亡焦虑(=46.50,<0.01,=0.18);路径分析显示,生命意义对死亡焦虑的影响效应中有53.49%通过自尊的中介作用完成。[结论]生命意义与自尊均能显著影响老年人的死亡焦虑,自尊在生命意义对死亡焦虑的影响中有部分中介作用。

联合式言语训练手册在脑卒中非流畅性失语症病人言语康复中的应用

王莹娜,何小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词汇图表与情景对话手册(联合式言语训练手册)在脑卒中后言语表达障碍病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湖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90例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病人,根据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1、研究组2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识字卡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研究组1在此基础上采用词汇图表疗法,研究组2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词汇图表与情景对话手册疗法,治疗后比较3组病人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结果]康复训练后,研究组1和研究组2中国康复中心失语症筛查表评分(CRRCAE)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分(C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2高于研究组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脑卒中后言语表达障碍病人应用词汇图表与情景对话手册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病人的日常交流沟通能力,增强病人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