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护理研究 > 过刊浏览

2021年 35卷 21期 刊出日期:2021-11-10 目录

科研论著

中文版灵性照顾观念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刘丹娜,詹艳,王敏,方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汉化Spiritual Care Perspective Scale(SCPS,灵性照顾观念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在征得量表原作者授权后,根据Brislin原则进行翻译、回译及跨文化调适,形成中文版灵性照顾观念量表;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9年10月—2020年6月对十堰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488名肿瘤及安宁疗护病房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并对中文版SCPS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中文版SCPS量表共10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2个公因子(认知观念和执行观念),累计贡献率为66.87%,验证性因子分析显示适配度良好;总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 0.872,折半信度为0.842,重测信度0.892,内容效度为0.91。[结论]中文版SCPS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测评国内护士提供灵性照顾观念的有效工具。

基于中美高血压相关指南差异的我国成人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长期流行趋势分析

王玥,孟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高血压指南和“2010中国高血压指南”,评估我国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长期流行趋势。[方法]以《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91年—2015年的9次横断面调查的47 385名成人女性为研究对象,分析高血压患病率长期变化趋势。[结果]基于美国“2017ACC/AHA高血压指南”,我国女性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从1991年的27.0%[95% CI(25.6%,28.4%)]增长至2015年的51.8%[95% CI(50.1%,54.3%)]( <0.001);基于“2010中国高血压指南”标准,女性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从1991年的8.4%[95% CI(7.7%,9.1%)]上升至2015年的24.1%[95%CI(23.1%,25.2%)]( <0.001)。但是,基于美国“2017ACC/AHA高血压指南”女性高血压患病率年增长速度远高于基于“2010中国高血压指南”的增长速度(=0.001)。[结论]基于中美两国高血压指南,我国女性高血压患病率长期处于增长趋势;但是,基于美国“2017ACC/AHA高血压指南”,我国女性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增速更高。

青少年双相障碍稳定期自伤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呼亚丽,彭菊意,樊晓芬,史越,张天敏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青少年双相障碍稳定期自伤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青少年双相障碍稳定期自伤的发生。[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太原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精神卫生科住院的青少年双相障碍病人216例,随访病人至出院后31 d,通过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青少年双相障碍病人稳定期自伤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青少年双相障碍稳定期自伤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216例病人中发生自伤73例,未发生自伤143例。最终纳入自伤史[OR=156.665,95%CI(25.279,970.924)]、不愉快的事情[OR=50.098,95%CI(6.497,386.291)]、自伤想法[OR=7.773,95%CI(1.461,41.343)]构建青少年双相障碍稳定期自伤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97;校准曲线在理想曲线附近,H⁃L检验, =1.751,=0.882,显示该模型能准确地预测青少年双相障碍稳定期自伤的发生。[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与准确度,可用于预测青少年双相障碍稳定期自伤的发生。

机械通气新生儿肺不张发生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谭汪阳,张舒文,李丽玲,吕天婵,季福婷,曹云,胡晓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新生儿肺不张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某儿童专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根据出院诊断将其分为发生肺不张组和未发生肺不张组,对两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的730例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中,15例发生肺不张。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生肺不张组和未发生肺不张组新生儿的胎龄、有创通气天数、机械通气总天数、氧浓度、气管插管、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呼吸系统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系统感染[OR=12.078,95%CI(2.793,52.229),=0.001]、有创通气时间长[OR=1.100,95%CI(1.004,1.204),=0.041]是机械通气新生儿肺不张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机械通气新生儿肺不张的发生与呼吸系统感染、有创通气时间长密切相关,临床上应积极预防感染,尽量缩短有创通气时间,以减少机械通气新生儿肺不张的发生。

老年非全身麻醉腹部手术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刘冬梅,吴显川,蒲国士,肖霞,刘俊俐,谢龙昇,张永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老年非全身麻醉腹部手术病人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相关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并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2020年7月行非全身麻醉腹部手术的243例老年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7 d内有无POCD发生分为POCD组和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分析POCD发生的相关因素,并建立影响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验证。[结果]POCD组和对照组因资料不全分别排除2例、3例,最终两组分别纳入79例、159例;两组手术时间、术后ICU滞留时间、高血压、糖尿病、教育程度、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Cox回归分析显示,教育程度、手术时间、术后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高血压为POCD的危险因素,ASA分级Ⅰ级和Ⅱ级为保护因素;列线图预测POCD的一致性指数为0.933[95%CI(0.888,0.941)]。[结论]在老年非全身麻醉腹部手术病人中,教育程度、手术时间、高血压等因素与POCD发生相关,以上述因素构建的列线图可有效预测POCD发生率。

2019年—2020年护理核心期刊刊载临床护理高被引基金论文特征分析

程金莲,王亚萍,陈琼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2019年—2020年临床护理高被引基金论文分布情况,分析近年临床护理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利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技术分析12种护理核心期刊刊载的临床护理高被引基金论文被引情况、期刊分布、基金资助、地区分布、作者及机构合作情况及主题分布等特征。[结果]2019年—2020年临床护理高被引基金论文468篇,总被引频次3 683次,篇均被引频次7.87次;《护理研究》刊载的高被引基金论文数量最多,为96篇;高被引基金论文以省(直辖市)级基金资助为主(191篇),5人合作为主,同一机构产出为主,第一作者分布于28个地区,研究主题集中在疾病及症状护理、康复及健康管理、相互关系、循证研究、专科护理技术、理论模型研究及应用。[结论]临床护理基金论文质量不断提高,篇均被引频次逐渐提高。今后临床护理人员可继续加强合作,创新临床专科护理技术,促进临床护理实践发展。

我国护理人才分布及评价导向效果分析

付莉莉,汪本奎,马媛,徐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我国护理人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完善现有护理人才评价体系、加快实施护理人才结构优化与质量提升改革提供依据。[方法]检索2016年—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2017年—2019年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数据,利用Excel 2003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截至2019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超过445万人,且不同地区、不同职称、不同学历各类护士总数均稳步增长;每年参加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人数160多万人次,通过率为50%~60%;全国注册护士中专科学历约占50%,研究生学历不足1%;具备中高级称职的护士约占20%;护士队伍年轻化,35岁以下的护士占护理人才队伍的60%以上,有近60%的护士工作年限不足10年。[结论]目前护理人才质量稳步提升,但结构还需优化调整,评价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习阶段实施人文关怀体验的质性研究

郝彬,耿力,刘义兰,杨蓓,米元元,颜巧元,黄海燕,程维,陈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习阶段实施人文关怀的感知体验,为构建该群体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武汉市12名临床实践时间大于10个月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施人文关怀的体验正负性兼有,正性体验即人文关怀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增强职业认同感,关怀实践可深化对关怀理论的理解;负性体验即感觉人文关怀知易行难,临床带教老师关怀教育能力欠缺,对基础护理排斥。[结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施人文关怀的体验受主观认知、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建议学院和医院提高对该群体人文关怀能力培养的认知,加强沟通协作,联合人文关怀理论和实践制定统一可行的培养方案。

高强度间歇训练在冠心病病人心脏康复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胡岳秀,傅荣,苏云艳,张玉杰,李晓莉,郝晓蓓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高强度间歇性训练对冠心病病人心脏康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检索中国知网、维普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外文医学信息资源检索平台(FMRS)、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中高强度间歇训练用于冠心病病人心脏康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0年6月30日。由2名研究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 5.1.0手册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后,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2篇,共977例冠心病病人。Meta分析显示,高强度间歇训练组病人峰值心率较快[MD=-7.39,95%CI(-10.54,-4.24),=4.60,<0.000 01,但是峰值收缩压较低[MD=-11.21,95%CI(-17.80,-4.61),=3.34,=0.000 8],同时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提高峰值功率[MD=12.39,95%CI(5.72,19.05),=3.64,=0.000 6]、峰值摄氧量[MD=1.64,95%CI(0.70,2.58),=3.41,=0.000 6]、左室射血分数[MD=1.57,95%CI(0.41,2.72),=2.66,=0.008],而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6 min步行距离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证据表明,高强度间歇训练可提高冠心病病人峰值心率、峰值功率、峰值摄氧量和左室射血分数,降低峰值收缩压,但在改善病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6 min步行距离方面还需进一步研究。

大面积毁损伤病人反刍性沉思水平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

钱会娟,郑清如,胡三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大面积毁损伤病人反刍性沉思水平影响因素及变化趋势。[方法]便利选取206例大面积毁损伤病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和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进行调查。[结果]206例大面积毁损伤病人反刍性沉思水平总分为(18.54±7.48)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受伤原因、受伤时间及已花费医疗费用进入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回归方程(Δ =0.567);文化程度进入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回归方程(Δ =0.104);年龄和受伤时间进入反刍性沉思总分回归方程(Δ =0.264)。相关性分析显示,受伤时间<2周,病人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水平与创伤后成长总分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侵入性反刍性沉思与创伤后成长总分呈负相关。[结论]大面积毁损伤病人反刍性沉思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创伤后2周内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水平高于目的性反刍性沉思水平。提示临床护理人员重点关注创伤后2周内的病人心理状态,尤其是低收入、高年龄及机械伤毁损伤病人。

护士视角下NICU低母乳喂养率的归因模型构建及干预路径选择

杨许艳,谭玲玲,朱璐兰,谭佳,高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从护士视角下剖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低母乳喂养率的深层次原因,构建归因模型及干预路径。[方法]运用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对三级甲等医院NICU的21名护士进行观察和访谈,在此基础上构建归因模型及干预路径。[结果]确定了知识⁃选择、心理⁃偏向、资源⁃工具、制度⁃冲突4个主范畴,通过4种诱因匹配机制,构建了护士视角下NICU低母乳喂养率的归因模型及干预路径。[结论]知识⁃选择是NICU低母乳喂养率的根本诱因,心理⁃偏向是直接诱因,资源⁃工具是外在诱因,制度⁃冲突是宏观诱因。提高NICU母乳喂养率需要NICU护士和患儿父亲、母亲的共同参与。

基于Web of Science 的母乳喂养护理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方嘉欣,张大华,杨姮,韩飞飞,杨丹,韩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母乳喂养相关随机对照试验,为母乳喂养相关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中母乳喂养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7月2日。采用CiteSpace、BICOMB、Ucinet等软件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研究热点等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 595篇文献。母乳喂养相关随机对照试验的发文量逐年上升;研究主要集中于美国和澳大利亚;被引用次数最多的作者是Markrides M;被引频次最高的期刊为;研究热点集中在预防过敏、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补充营养、疼痛、维生素D、早产儿等;维生素、肠道菌群、特护病房、早产儿是未来的研究方向。[结论]近年来关于母乳喂养的文献量呈上升趋势,未来可以在维生素、肠道菌群、特护病房、早产儿等方面开展高质量研究,以期促进母乳喂养。

基于专家咨询法构建危重新生儿数据库

刘真真,赵文静,张先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建立危重新生儿数据管理平台,对转运至我院救治的危重新生儿纳入全程数据管理。[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文献,结合我院医联体及产儿联盟对危重新生儿救治情况编制问卷(问卷分为产科版及儿科版),并对围产及新生儿医护专家进行访谈后确定数据库收集内容。[结果]2轮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产科版100.00%和82.35%,新生儿版100.00%和86.27%。产科版和新生儿版的2轮咨询的权威系数分别为0.77,0.81和0.81,0.88。经过2轮专家咨询后最终形成区域内危重新生儿数据库方案,共包括传运信息、围产相关信息、患儿信息、出院随访四大部分。[结论]构建的危重新生儿数据库涉及的指标内容全面、实用,数据库可作为危重新生儿诊疗护理质量评价工具。

医联体背景下护理帮扶专科联盟的构建与实施

熊莉娟,徐玉兰,谭蕾,曹青,向莉,苏洁,黄海燕,熊丹莉,刘义兰,曹癸兰,普雯,杨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在医联体背景下探索建设护理专科联盟,总结护理专科帮扶联盟建设经验与效果。[方法]分析医联体护理单元专科发展现状,以地域为界限,构建以三级医院为核心、二级医院为重点、社区医院为基础的多层次、宽领域的护理专科联盟体系。护理专科帮扶联盟发展整体实施“同质化”方案,核心医院采取“结构-过程-结果”模式,从护理专科联盟组织框架、护理专科联盟护理规章制度与规范、护理人员岗位管理、护理临床专科帮扶、护理质量控制5个方面展开护理专科联盟建设,采用护理管理者能力、护理人员基础护理能力、护理人员专科护理能力、专科护理开展情况4项评价指标对护理专科联盟建设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构建了7所医院的多层次、宽领域的护理专科联盟体系,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护理专科联盟建设,初步打造了护理专科联盟成员同步同质管理架构,显著提高了联盟成员医院护理管理水平、基础护理质量及专科护理质量。[结论]建设护理专科联盟是优质护理资源下沉的新思路,有利于提升护理专科联盟内被帮扶成员医院护理管理水平,推动其专科护理发展,最终达到提高基层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

外固定感染风险预测模型预测能力的前瞻性研究

余文娟,杨静华,刘树霞,郭凡依,彭小伟,陈雅琴,翟惠敏,马玥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依据外固定感染风险预测模型预测病人感染发生情况,通过追踪病人感染实际发生情况验证和评价模型。[方法]纳入2019年6月—12月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行骨科外固定手术的300例病人为建模组。电话随访追踪病人半年,将完成半年随访的病人设为验证组,比较预测感染情况与实际感染情况,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最终纳入验证组病人106例,模型预测感染率为26.4%,实际感染率为33.0%。建模组工作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08,验证组AUC为0.704,O/E=1.25,Hosmer⁃Lemeshow检验值为2.519,=0.340;当截断值为0.373时,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287。[结论]外固定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好,有助于筛选外固定术后易发生感染的高危病人。
科研综述

发作性睡病筛查工具及严重程度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李晨阳,尚少梅,万巧琴,董霄松,韩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就发作性睡病筛查及严重程度相关评估工具进行综述,指出目前我国缺乏敏感、有效的筛查及疗效评估量表,需要更多研究开发或引进适合我国发作性睡病病人的测评工具,以期更好地指导发作性睡病临床决策及长期管理。

老年人皮肤损伤流行特征及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

魏巍,蒋琪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老年人皮肤损伤类型、现患率、流行特征及评估工具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未来我国有必要通过多中心横断面调研获得我国各个医疗机构和居家老年人皮肤损伤的流行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并且基于调研数据,筛选老年人皮肤损伤敏感指标,以形成一个能够有效预防和护理老年人各类皮肤损伤的分级护理方案。

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弹性的研究进展

王芝,闵丽华,陈艳,蒲华蓉,刘秋越,徐欣怡,毛孝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探讨白血病患儿父母心理弹性的测评工具、水平、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旨在为后续相关研究和临床心理干预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

潘姝丞,俞臻梁,茅亦馨,王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风险评估模型、传统的数学模型与新型机器算法模型3个方面对静脉血栓栓塞症(VTE)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国内构建VTE风险预测模型提供思考。

HIV/AIDS青少年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朱洪斌,于君,张庚赞,毕翠敏,苏韩娜,王晓悦,张文霞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艾滋病(AIDS)青少年治疗依从性现状、影响因素及评估量表,指出HIV/AIDS青少年病人服药依从性受病人基线特征、告知状况、自我效能、抗病毒治疗相关认知以及家庭支持的影响,未来研究人员可以针对这些因素制定并实施有效措施以提高病人的服药依从性,并联合社会相关人员积极宣传、普及关于HIV的健康知识。

成年病人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皮肤损伤干预研究进展

卫雯诗,杨益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通过综述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从皮肤损伤的评估、预防和治疗措施3个方面分析和总结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中心静脉通路装置相关皮肤损伤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应激性生活事件与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巨春雷,胡昌辰,陈胜利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就应激性生活事件与肿瘤发生、进展的关系和作用机制以及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指导进行综述,应激性生活事件可通过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和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继而引起机体的过度应激,在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儿童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和进展中发挥作用,但关于应激性生活事件与其他肿瘤的发生和进展的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脑卒中病人久坐行为测评方法的研究进展

付忠荣,张振香,林蓓蕾,郭亚雯,李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通过对国外脑卒中病人久坐行为测评方法具体内容、应用优劣势以及国内部分久坐行为测评问卷的开发进行综述,指出未来研究可在借鉴国外较为成熟的测评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文化背景和医疗状况,发展适合我国脑卒中病人久坐行为测评的方法,为医疗工作者及相关机构了解脑卒中人群的久坐行为提供科学、有效的测评工具。
综合研究

结合社会心理风险因素构建预测产后抑郁症的Nomogram模型

胡建梅,熊春红,林颖,万蕾,易维,杨荣莉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结合社会心理发生因素并整合常规风险因素构建产后抑郁症(PPD)发生风险的Nomogram模型。[方法]选取晚期妊娠并入院待产的孕产妇423例。于妊娠晚期完成一般资料、产前风险调查问卷(ANRQ)、孕妇生活事件量表(LESPW)、罗森伯格自尊量表(RSES)、妊娠压力量表(PP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调查,于在产后6周通过电话联系入组产妇,完成抑郁症状问卷调查。[结果]423例孕产妇中,76例(18.0%)诊断为产后抑郁症。产后抑郁症孕产妇的年龄、妊娠前月收入、初产妇、喂养方式与无产后抑郁症孕产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产后抑郁症孕产妇ANRQ、LESPW、RSES、PPS及SSRS各项评分与无产后抑郁症孕产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年龄、初产妇、喂养方式、ANRQ评分、PPS评分、SSRS评分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影响因素。内部验证结果显示,一致性指数为0.841。[结论]构建的Nomogram模型有助于在孕产妇晚期妊娠并入院待产时对其进行早期产后抑郁症发生风险筛查。

智能筛查系统与NRS⁃2002对头颈部肿瘤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效果比较

马建红,吴瑞臻,叶正强,曹峻,石勤,王豪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以营养风险筛查简表2002(NRS⁃2002)为参照,研究智能筛查系统在头颈部肿瘤住院病人中的适用性,从而为营养筛查在医院的全面落实提供可能。[方法]采取连续抽样的方法,在入院后24 h内使用NRS⁃2002对439例头颈部肿瘤住院病人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同时采用智能系统提取营养相关数据,对病人进行营养风险识别。以NRS⁃2002为参照,用灵敏度、特异度、Kappa值比较智能筛查的效果,并分析两种方法与血液学、体成分等的相关性。[结果]NRS⁃2002和智能系统营养风险检出率分别为22.8%、34.4%。以NRS⁃2002为参考,智能系统有较高的灵敏度(84.0%)、特异度(80.2%)和准确度(81.1%)。NRS⁃2002与智能系统筛查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0.544,<0.001)。[结论]智能筛查系统适用于头颈部肿瘤住院病人营养风险筛查,与NRS⁃2002同样有效,但其在其他病种中的适用性需要在更多病种病人中进一步验证。

截瘫病人3期或4期压力性损伤治愈后再发的风险因素分析

倪亚利,林文君,姜悦,何小兰,缪爱梅,衡晓莎,尹志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截瘫病人压力性损伤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2019年经手术治愈后压力性损伤截瘫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截瘫压力性损伤资料收集表结合门诊复诊、电话随访等方式收集病人资料,比较再发组和非再发组的人口社会学因素及临床特征的差异性,对压力性损伤再发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99例病人,经治愈出院的压力性损伤截瘫病人在居家期间压力性损伤的再发率为34.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位改变(OR=0.145,<0.05)、活动方式(OR=0.180,<0.05)、减压设备(OR=0.216,<0.05)、照护者(OR=0.224,<0.05)、创面数(OR=3.269,<0.05)是引起压力性损伤再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截瘫病人3期或4期压力性损伤经手术治愈后有较高的再发率,与体位改变、活动方式、减压设备、照护者及创面数等因素有关,应对居家休养的截瘫病人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防护措施,以降低截瘫病人压力性损伤的再发率。

虎潜丸联合针灸治疗机械通气病人ICU获得性衰弱的临床效果观察

高素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虎潜丸联合针灸治疗机械通气病人重症监护室(ICU)获得性衰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机械通气ICU获得性衰弱病人200例,分为对照组(50例)、观察1组(50例)、观察2组(50例)、观察3组(50例)。4组病人均给予四肢主动、被动功能锻炼;在此基础上,观察1组给予虎潜丸,观察2组给予针灸,观察3组给予虎潜丸联合针灸治疗。比较4组临床疗效、肌力状态、病情程度、自理能力、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住院总天数差异。[结果]观察3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3组病人治疗后肌力状态、病情程度、自理能力等级均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3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虎潜丸联合针灸治疗机械通气病人ICU获得性衰弱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病人肢体肌力和自理能力,缩短住院时间。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高发人群一级预防自我护理能力量表

何芳,郭晓琴,王倩,章娟,焦晖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高发人群一级预防自我护理能力量表,旨在提高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高发人群一级预防自我护理能力。[方法]以Orem自护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查阅文献、半结构访谈形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高发人群一级预防自我护理能力初始量表,采用德尔菲法进行3轮专家咨询。[结果]3轮专家咨询积极系数分别为94.74%、94.44%、94.12%,权威系数分别为 0.841,0.853,0.863,协调系数分别为0.130,0.275,0.396(均<0.05)。通过3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最终形成包含4个一级条目(自护知识、自护责任感、自护技能、自我调控)、29个二级条目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高发人群一级预防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高发人群一级预防自我护理能力量表科学性强、可靠性好,可作为评价女性盆底功能障碍高发人群一级预防自我护理能力的测评工具。

CO气腹压力动态管理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张满红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引领下二氧化碳(CO)气腹压力动态管理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需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术中不改变CO气腹压力,观察组根据手术进程调节CO气腹压力,记录两组肾动脉阻断前、肾动脉阻断期、肾动脉解除阻断期CO分压(PaCO)、气道压、呼气末CO分压(PETCO)、血压、心率、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1日肾功能(CGRP)。[结果]两组肾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根据手术进程调节气腹压力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肾动脉阻断时间,降低术后渗出量,且对病人的呼吸、循环系统无明显影响。

“360”体医融合在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病人全程管理中的应用

李婉玲,冯晓芳,王玫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360”体医融合助力老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病人全程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94例老年DPN病人,将2019年6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老年DPN病人47例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老年DPN病人47例设为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措施基础上基于体医融合理念实施“360”体医融合治疗方案(“3”阶段成立老年DPN专业小组、DPN治疗“6”原则、“0”距离追踪随访),干预前后比较两组病人踝肱指数、周围神经筛查结果和神经传导速度、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干预12周后,研究组踝肱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优于对照组,下肢血供异常、周围神经筛查异常及神经传导速度异常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360”体医融合方案有助于改善老年DPN病人下肢血液循环和血糖控制,促进神经传导。

五禽戏之鸟戏对哮喘患儿肺功能、症状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申营胜,王妍炜,魏晨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五禽戏之鸟戏对哮喘患儿的肺功能、症状控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哮喘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肺康复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肺康复方案的基础上进行五禽戏之鸟戏练习,比较两组患儿干预12周后肺功能、儿童哮喘控制测试(C⁃ACT)评分及儿童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结果]干预12周后,试验组肺功能高于对照组(<0.05);试验组C⁃ACT得分为(21.92±1.82)分,对照组C⁃ACT得分为(20.82±1.8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干预后生存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0.05)。[结论]五禽戏之鸟戏练习可有效改善哮喘患儿的肺功能、症状控制情况及生活质量,可作为哮喘患儿肺康复的辅助疗法。

康复前移模式在全喉切除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李波,季万丽,王秀琴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康复前移模式在全喉切除术后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全喉切除术的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护理,试验组采用康复前移前模式护理,随访两组病人1年,观察两组病人护理干预后语音重建效果、自我护理能力及创伤后成长评分。[结果]随访1年后,试验组病人术后最长发音时间、语言流利程度及可懂度均优于对照组(<0.05),且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创伤成长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0.05)。[结论]康复前移模式在全喉切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可促进病人语音功能重建,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及创伤后成长。

延续性护理在行日间手术的肾上腺醛固酮瘤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

姚雪,罗晓燕,解英英,任翔,尚吉文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日间手术部肾上腺醛固酮瘤切除术后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在山西白求恩医院日间手术部及泌尿外科行肾上腺醛固酮瘤切除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泌尿外科5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日间手术部51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用药依从性、复诊依从性和病人满意度。[结果]术后1~3个月,观察组病人术后高血钾、肾功能损害发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术后伤口愈合情况、血压情况好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得分、用药依从性、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日间手术部肾上腺醛固酮瘤术后病人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遵医行为依从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病人满意度。

IDDSI饮食指导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

罗冬华,张晓梅,曹猛,吴永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国际吞咽障碍食物标准行动委员会(IDDSI)饮食指导在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19年6月-11月入住某医院的120例急性脑卒中病人,所有病人经洼田饮水试验初筛后评定吞咽功能为2级或3级并能经口进食,将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采用IDDSI饮食指导,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指导,比较两组病人入院第1天、第7天、第14天的吞咽功能、病情严重程度、生活质量、呛咳次数和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干预第7天和第14天,干预组吞咽功能、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病情严重程度和呛咳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IDDSI饮食指导有助于保障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安全、有效的进食,并能提高病人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

心理干预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围化疗期病人中的应用

芦沁蕊,权晶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病人围化疗期负性情绪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住院并确诊为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需行化疗的10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干预前及干预半年后比较两组病人的负性情绪、社会支持度和免疫功能。[结果]干预半年后,干预组病人社会支持和免疫功能优于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改善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围化疗期病人的负性情绪,提高社会支持和免疫功能。

营养风险筛查在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营养治疗中的应用

楚俊红,豆张锋,樊虹雨,任慧燕,宋炜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评分在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营养风险筛查简表(NRS⁃2002)评分>3分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51例),两组以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益生菌制剂及肠内肠内营养制剂为基本治疗,试验组在入院后24 h内依据NRS⁃2002评分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依据清蛋白等生化结果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比入院当日及治疗2周后两组病人临床疗效和营养风险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试验组临床疗效和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营养风险筛查早期进行营养治疗,有助于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疾病的康复,减少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发生。

5例ECG定位上臂输液港置入术中异常情况分析及处理

刘春丽,李晓旭,刘腊根,茅昌敏,孟爱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总结分析5例腔内心电图(ECG)定位上臂输液港置入术中异常情况,其中2例术中ECG定位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连接处,术后胸部X线片示导管尖端非上腔静脉内异位, 1例术中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置管过程中晕厥;2例上腔静脉解剖生理学异常(镜面人、永存左上腔静脉),经过及时有效识别和处理,顺利完成操作。

叙事护理对肝移植患儿照顾者压力的影响

吴春华,陆晔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对肝移植患儿家长照顾者压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肝脏外科接受肝移植的62名患儿家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1人,对对照组患儿家长实施常规护理,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试验组患儿家长实施叙事护理方案,比较干预前后照顾者压力。[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照顾者压力得分为(4.71±2.93)分,对照组为(5.93±1.7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肝移植患儿家长照顾者压力尚可,叙事护理能有效减轻照顾者压力。

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的护理

于佳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回顾性分析27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产妇的临床资料与护理体会,给予病人卧床休息、患肢抬高、气压治疗、用药护理、膳食护理、功能锻炼等护理措施后,27例病人复查患肢血管彩超显示完全再通25例,部分再通2例,双下肢周径差距在1 cm之内,无肺栓塞或因用药导致的出血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