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护理研究 > 过刊浏览

2021年 35卷 22期 刊出日期:2021-11-25 目录

科研论著

急性白血病患儿血流感染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文萍,雷小琴,胡亚莉,赵南霜,周凤蕾,李玉婷,白永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构建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流感染预测模型,并检验其信度及效度。[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20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AL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250例患儿,从中随机选取80%的患儿作为训练集,剩余20%作为验证集。对训练集患儿一般资料、临床资料、血液免疫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其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血流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构建血流感染预测模型、验证其信度及效度。[结果]200例训练集患儿中发生血流感染38例,感染发生率为19.00%;感染组患儿与非感染组患儿住院天数、化疗周期、化疗阶段、中性粒细胞(N)、清蛋白(AL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化疗阶段、化疗周期、N、ALB、IL⁃6和TNF⁃α是AL患儿发生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列线图模型预测发生血流感染的C⁃index为0.923[95%CI(0.902,0.956)],模型预测可能性绝对误差为0.015。[结论]基于化疗周期、化疗阶段、N、ALB、IL⁃6和TNF⁃α建立的AL患儿血流感染预测模型区分度良好,一致性良好。

护士引导病人参与病人安全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张姝坛,张文光,李雪,裴香茹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构建护士引导病人参与病人安全(PFPS)行为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基于文献分析、小组讨论、半结构式访谈初步构建护士引导PFPS行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护士引导PFPS行为评价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7.50%和92.86%,提出建议的专家参与率分别为64.29%和23.08%,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8和0.877,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39和0.249(均<0.001)。第2轮专家咨询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重要性得分分别为(4.71±0.36)分、(4.64±0.45)分和(4.69±0.45)分,变异系数分别为0.080,0.124和0.098。最终构建的护士引导PFPS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个人素养、职业素养、专业素质能力、临床实践能力4个一级指标及12个二级指标、47个三级指标。[结论]护士引导PFPS行为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方法科学,可为医疗机构评价临床护士引导PFPS的工作质量提供有效的测评工具。

抗阻训练在骨骼肌减少症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

周园,张婧,陈建刚,潘新亮,龙佳旻,李小龙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系统评价抗阻训练在骨骼肌减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抗阻训练在骨骼肌减少症中应用效果的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文献筛选、信息提取,质量评价后使用Review Manager 5.3和Stata 1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4项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握力高于对照组[MD=2.87,95%CI(1.75,4.00),<0.000 01],试验组步态速度快于对照组[MD=0.21,95%CI(0.13,0.29),<0.000 01],试验组总脂肪含量低于对照组[MD=-2.63,95%CI(-4.15,-1.12),=0.000 6]。[结论]现有证据表明,抗阻训练可以显著提高骨骼肌减少症病人握力、提升步态速度,降低身体总脂肪含量。

基于体医融合思想的医护群体科学健身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高尚尚,王彦,石潇洋,刘鑫羽,张娟娟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构建基于体医融合思想的医护群体科学健身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专家访谈初步构建基于体医融合思想的医护群体科学健身素养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构建基于体医融合思想的医护群体科学健身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5.0%和94.1%;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65和0.853;专家咨询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72和0.33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0.01)。最终形成的基于体医融合思想的医护群体科学健身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57个三级指标。[结论]基于体医融合思想的医护群体科学健身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科学、可靠,体现了科学健身的安全、有效、可持续性原则,可以为提高医护群体科学健身素养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密切值法和秩和比法的慢性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评价

严蓓蕾,刘军军,羊晨,王高玲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密切值法和秩和比法评价慢性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为制定针对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密切值法围绕疾病症状管理能力、情绪调适管理能力、生活方式管理能力、社会支持管理能力指标对慢性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秩和比法合理分档。[结果]慢性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的密切值排序结果显示,不同病种慢性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评价的优劣顺序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消化性溃疡>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肾衰竭>其他慢性病>恶性肿瘤>肝硬化。秩和比法分档结果显示,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自我管理能力较好;糖尿病、消化性溃疡、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肾衰竭、其他慢性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中等;恶性肿瘤、肝硬化病人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结论]密切值法结合秩和比法在慢性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综合评价中具有一定实用性。为提高慢性病病人自我管理能力,可以对不同病种慢性病病人开展针对性的结构化健康教育;积极利用电子健康技术助力慢性病病人自我管理;通过社会工作介入改变慢性病病人的认知模式和治疗态度。

降低老年病人围术期肺部感染率的循证实践

曾倩怡,周丽金,张敏,李蕊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循证方法探讨降低老年病人围术期肺部感染率的最佳证据,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以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为理论框架,系统检索降低老年病人围术期肺部感染率的文献,评价并汇总证据,构建审查指标。选取上海市某三级医院2019年8月25日—2020年1月31日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为循证实践研究对象,将老年手术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92例,试验组在我院常规的围术期气道管理护理措施基础上,应用经实践变革后的最佳循证证据;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围术期气道管理措施,比较证据应用后两组病人肺部感染率、误吸发生率和气管插管拔管时间。[结果]试验组病人误吸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病人肺部感染率为1.1%,对照组为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病人的气管插管拔管时间为(21.14±8.64)min,对照组为(24.79±11.5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实施降低老年病人围术期肺部感染率的循证实践,有利于降低老年病人术后肺部感染率、误吸发生率,缩短气管插管拔管时间。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总结

查慧贤,刘扣英,王晨,顾则娟,解卫平,黄茂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检索并总结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运动康复的最佳证据。[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协会官方网站,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取证据。[结果]最终纳入15篇文献,包括7篇指南、1篇专家共识、2篇推荐实践和5篇系统评价,并总结出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运动康复总体要求的最佳证据(7个方面,共17条最佳证据)和运动康复处方的最佳证据(4个方面,共12条最佳证据)。[结论]总结出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运动康复总体要求和运动康复处方最佳证据可以为医护人员制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个体化的运动康复方案提供循证依据。

围术期病人戒烟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王玮荻,刘洪娟,汪晖,周雁荣,厉春林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检索、评价和整合国内外围术期病人戒烟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按照“6S”模型系统检索文献,由2名研究者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并对证据级别进行评定。[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包括临床决策3篇,指南2篇,最佳实践1篇,证据总结2篇,系统评价8篇。从围术期戒烟的益处、一般原则、术前评估、术前戒烟时机及干预方法5个方面汇总获得25条证据。[结论]总结的围术期病人戒烟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循证依据。

2012年—2020年临床护理基金论文研究的可视化图谱分析

程金莲,陈琼,王亚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分析2012年—2020年临床护理基金论文的作者、机构合作发文情况及研究热点与研究主题的演进和前沿等,为护理人员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CiteSpace 5.5对2012年—2020年我国12种护理核心期刊刊载的15 904篇临床护理基金论文作者、机构和关键词进行分析。[结果]临床护理研究领域主要形成以胡雁、袁长蓉等为核心的合作团体,机构间合作有待加强,同地区机构合作是主流,跨区域合作初具规模,研究热点集中在疾病与护理干预等。[结论]临床护理研究范围广,内容丰富,研究热点紧跟时代政策,贴合临床实际,热点与前沿反映了当代社会及人民的健康需求,未来要突破现有合作格局,构建更密切的合作网络,促进稳定的规模化、集团化合作团体形成。

基于CiteSpace分析我国2011年—2021年中医食疗研究热点及趋势

郝晓蓓,汪旭,薛梦婷,潘娅岚,王庆,鲍黎,徐桂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梳理我国中医食疗领域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趋势,为中医食疗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及CiteSpace可视化法对中国知网2011年1月1日—2021年3月11日收录的中医食疗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 336篇,文献时间分布显示,中医食疗领域发文量虽少但整体发展趋势较为稳定。该领域已形成核心期刊群,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团队。中医食疗主体研究机构为高校,发文最多的机构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共形成13个关键词聚类标签,去除与主题相关关键词后,出现频次最多的3个关键词为糖尿病、高血压、中医护理。[结论]中医食疗领域缺乏核心领导力,作者与机构间合作程度有待提高。研究热点与趋势集中于中医食疗的临床疗效、药食同源、中西医结合护理和慢性病的防治及推广运用等方面。

基于德尔菲法的难免性压力性损伤预测评价指标的构建

李雪,张文光,牛雅斌,张姝坛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难免性压力性损伤预测评价指标。[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及半结构访谈确定难免性压力性损伤预测评价初始指标,采用德尔菲法最终构建难免性压力性损伤预测评价指标。[结果]2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2%和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6和0.874,2轮专家咨询的各级指标Kendall's W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第1轮专家咨询各指标变异系数(CV)为0.100~0.199,第2轮专家咨询各指标CV为0.041~0.154。最终形成了包括5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4个三级指标的难免性压力性损伤预测评价指标体系。[结论]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难免性压力性损伤预测评价指标制定方法科学,可靠性较好,可以作为难免性压力性损伤预测评价和界定的工具。

脑卒中病人居家跌倒风险干预的证据汇总

宋叶君,杨辉,曹慧丽,何兴月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检索并总结脑卒中病人居家跌倒风险干预证据。[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及相关协会官方网站,对纳入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从文献中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指南5篇,系统评价5篇,规范1篇,最佳实践建议1篇,循证意见书1篇。总结出16条证据,包括评估、健康教育、日常活动、家庭环境4个方面,其中A级推荐6条,B级推荐10条。[结论]总结的16条证据可为临床护理人员制订正确、科学的脑卒中病人居家跌倒风险干预措施提供循证依据。
科研综述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人的居家照顾研究进展

孙心宁,张鹤立,罗永梅,李葆华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从家庭照顾者照顾负担、居家照顾需求与居家照顾需求支持3个角度综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病人居家照顾研究进展,为未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支持与依据。

工作家庭增益在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

吴梅利洋,陈也,曾铁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工作家庭增益的内涵、理论基础、测量工具进行梳理,总结工作家庭增益的前因变量和结局变量,分析工作家庭增益在护理领域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展望。

住院病人自杀预防现状及管理策略

吴明娥,胡德英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分析住院病人自杀流行病学特征、住院病人自杀预防及干预现状,总结住院病人自杀预防管理策略,以期为我国进一步开展住院病人自杀预防及干预工作提供参考。

5E康复模式在慢性病病人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袁蔓娇,李莉,赖玲,唐鑫汇,孙琪媛,杨辰菲,何礼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综述了5E康复模式的基本情况及其在慢性病病人中的应用状况、应用效果,提出该模式现存的问题及相关建议,以期为提高慢性病病人生活质量、拓展慢性病康复护理内容提供新思路。

表皮下水分与压伤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庚赞,于君,朱洪斌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表皮下水分(SEM)预测压伤的机制、SEM的监测、不同情况下SEM与压伤的关系及SEM预测压伤的优势和局限性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士客观、量化地预测压伤发生、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黄金标准框架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林茜,白永旗,李晓琴,刘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对黄金标准框架(GSF)的概念、发展、组成要素及其在安宁疗护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总结GSF带来的启示,以期为我国开展安宁疗护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心脏介入导管室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研究进展

卿雅丽,陈务贤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介绍了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框架、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构建方法,从结构维度指标、过程维度指标、结果维度指标3个方面阐述心脏介入导管室专科护理敏感质量指标的内容,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构建统一、规范的敏感指标提供参考。
综合研究

基于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模式的区县级医院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案的构建

李玲锐,蔡小芹,朱蓉,朱小林,郑关伦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基于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模式构建区县级医院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案。[方法]运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模式,通过确定实践问题、收集证据、转化证据进行方案初步构建,对50名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根据咨询结果对方案进行调整。[结果]形成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8个三级指标的区县级医院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案。2轮德尔菲专家咨询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4%,专家意见提出率分别为38%和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1和0.838。方案Kendall和谐系数为0.201。[结论]形成的区县级医院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但其临床应用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养老机构老年人预防跌倒自我管理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胡惠菊,韩静,唐启群,成杰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预防跌倒自我管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8月—2020年11月河北省和天津市8所养老机构49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跌倒情况问卷、老年人预防跌倒自我管理问卷、简明版国际跌倒效能量表(FES⁃I)、Morse跌倒评估量表(MF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490份,老年人预防跌倒自我管理问卷总分为(167.29±14.19)分,条目得分为(3.98±0.34)分,各维度中,药物管理维度[(3.10±0.78)分]和慢性病管理维度[(3.16±0.62)分]条目得分较低。老年人预防跌倒自我管理问卷总分与养老机构老年人MFS总分(=0.393,<0.001)、简明版FES⁃I总分(=0.618,<0.001)均呈正相关。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户籍所在地、学历、月收入、参加集体活动的频率、害怕跌倒情况、跌倒恐惧和跌倒风险是养老机构老年人预防跌倒自我管理的独立影响因素(<0.05),可解释总变异的62.4%。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跌倒恐惧在跌倒风险和预防跌倒自我管理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药物管理和慢性病管理能力较低。护理人员应重视跌倒恐惧对老年人预防跌倒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可通过降低跌倒恐惧,提高老年人的预防跌倒自我管理水平,从而减少跌倒发生。

护理本科生老年虐待识别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赖小兰,庄嘉元,王珠珠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老年虐待(EA)识别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于2020年2月抽取福建省某医学院校四年制本科护理学专业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照护情景问卷(CSQ)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虐待行为3个条目的识别正确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当李华出门买东西时,把母亲固定在带有桌板的椅子上,让她不能自己站起来”(65.6%)、“当李华去上班时,把母亲锁在家里”(31.8%)、“不保持个人卫生是母亲自己的选择,李华应该接受她的选择”(0.9%);潜在虐待行为的识别正确率均<50%(13.5%~48.8%);非虐待行为方面,除“用帘子遮住大门,防止母亲游走出家门”(38.2%)外,其余条目识别正确率均较高(93.2%~96.5%)。护理本科生老年虐待识别水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虐待行为部分,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护理本科生老年虐待识别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在潜在虐待行为部分,家中有需要照顾的老年人的护理本科生识别“把药片混在母亲的早餐里”的正确率高于家中无需要照顾的老年人的护理本科生(<0.05);在非虐待行为部分,家中有需要照顾的老年人的护理本科生识别“用帘子遮住大门,防止母亲游走出家门”的正确率高于家中无需要照顾的老年人的护理本科生(<0.05),女生识别“考虑到母亲单独在家不安全,联系当地服务机构申请日间照护服务”及“向医生咨询能改善母亲病情的药物”的正确率高于男生。[结论]护理本科生对疏于照料行为的识别水平最差,护理教育应在重视老年虐待相关教育的同时积极拓展第二课堂活动以增加护理本科生老年照护经验,培养护理本科生的宜人性、开放性,促进其老年虐待识别水平提升。

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机器人全膀胱切除术病人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

陈国立,黄一乐,陈哲颖,周亚芬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降低机器人全膀胱切除术病人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于我院手术室行机器人全膀胱切除术的病人2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9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持续质量改进干预。观察病人麻醉诱导后即刻、诱导后30 min、诱导后1 h和之后每小时直至病人出手术室前体温变化趋势以及出手术室前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与术后寒战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核心体温均随时间呈先下降再上升趋势,出手术室前对照组有48例(50.00%)病人发生围术期低体温,40例(41.67%)病人出现术后寒战,观察组有8例(6.67%)病人发生围术期低体温,8例(6.67%)病人出现术后寒战,两组围术期低体温发生率与术后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质量改进与围术期低体温及术后寒战发生相关(<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降低机器人全膀胱切除术病人围术期低体温和术后寒战发生率。

隔姜灸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在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病人中的应用

王苗苗,马淑丽,杨莉霞,郭玉,康静,王姝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隔姜灸联合五行音乐疗法在脾肾阳虚型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中医科(门诊、住院部)和体检中心被诊断为脾肾阳虚型CFS的72例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剔除脱落病例,最终对照组34例完成研究,观察组33例完成研究。对对照组病人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隔姜灸配合五行音乐疗法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及干预4周后疲劳程度、躯体及精神障碍,干预4周后统计病人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评分为(29.58±2.36)分,低于对照组[(34.88±2.33)分]及干预前[(38.73±2.7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干预4周后,观察组躯体和心理健康报告(SPHERE)评分为(18.27±1.33)分,低于对照组[(22.44±1.99)分]及干预前[(25.30±2.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干预4周,两组病人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隔姜灸联合五行音乐疗法能够有效减轻脾肾阳虚型CFS病人的疲劳严重程度及其伴随症状,提升病人的生活质量。

超声理疗对注射用七叶皂苷钠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杨玉梅,邓丽妮,邓介廷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超声理疗对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5月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因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引起静脉炎的病人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评定标准,最终获得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2度静脉炎病人80例、使用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3度静脉炎病人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度静脉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度静脉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每日接受2次50%硫酸镁湿敷干预,观察组每日接受2次超声理疗+50%硫酸镁湿敷干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病人静脉炎严重程度及疼痛程度。[结果]治疗3 d后2度静脉炎病人和3度静脉炎病人中,观察组静脉炎严重程度均低于对照组(<0.05),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0.05)。[结论]超声理疗能有效减轻注射用七叶皂苷钠所致静脉炎严重程度及静脉炎所致疼痛。

社区老年人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仪使用影响因素研究

杨子晴,谢红珍,韩炜,朱文静,李敏,李凤,张媛,张小青,王玉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仪使用影响因素。[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对广州市辖区内10间干休所中免费安装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仪的21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从未使用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仪的老年人为29人(13.8%),偶尔使用的老年人为140人(66.7%),经常使用的老年人为36人(17.1%),每天使用的老年人为5人(2.4%);愿意继续使用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仪的老年人为169人(80.5%);愿意推荐他人使用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仪的老年人为126人(6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了解数据查看方法是老年人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仪使用情况的影响因素(<0.05)。未来老年人还希望接受医院定期巡诊(154人,73.3%)、设备维护与管理(139人,66.2%)、专人慢性病健康管理(119人,56.7%)等服务,希望获得跌倒警报(145人,占69.0%)、血压(132人,占62.9%)、血糖(131人,占62.4%)等监测。[结论]老年人对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仪等智慧养老设备有较高的使用意愿,但依从性还有待提升。

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联合家庭教育训练在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中的应用

成诺,严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联合家庭教育训练在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在某三级甲等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就诊的105例ASD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52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仅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应用行为分析疗法常规训练并在“阳光天使”微信群接受精神卫生专科护士指导,试验组采用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联合家庭教育训练实施干预。于训练前及训练后6个月采用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对患儿孤独症相关症状进行评估,采用儿童孤独症治疗评定量表(ATEC)对患儿孤独症相关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训练后,试验组CAR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ATEC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训练前,且训练后试验组CARS中人际关系、模仿(词和动作)、情感反应、非语言交流、活动变化、总体印象维度得分以及ATEC中社交能力、健康/生理/行为维度得分和总分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应用行为分析疗法联合家庭教育训练能够减轻ASD患儿疾病症状,特别在改善患儿刻板行为及社会交往能力方面效果较好。

MDT诊疗模式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

张宝月,侯尚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多学科团队协作(MDT)诊疗模式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aSAH)后认知功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8年10月—2019年8月收治的139例aSAH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试验组(70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实施神经外科颅内动脉瘤常规诊疗及护理方案,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MDT诊疗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疼痛程度、昏迷程度、活动能力、临床疗效和认知功能障碍。[结果]干预后两组病人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评分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和日常活动能力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干预后,两组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病人出院3个月、6个月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aSAH病人中实施MDT诊疗模式可有效缓解病人疼痛程度,促进病人认知神经功能恢复及康复以及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进展性案例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刘凤春,宋晓萌,李翠景,芦文博,常红,张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进展性案例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法在神经内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入职我院神经内科护士24名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入职的神经内科护士26名为试验组,实施进展性案例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培训1年后评价两组低年资护士批判性思维能力、病情观察能力及考试成绩。[结果]培训1年后试验组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91.27±3.32)分,对照组批判性思维能力总分为(261.04±1.4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病情观察能力得分为(76.35±1.39)分,对照组病情观察能力得分为(70.88±1.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试验组考试成绩为(80.92±1.12)分,对照组考试成绩为(73.42±0.9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进展性案例结合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病情观察能力。

小儿全身麻醉恢复期行侧卧位拔管的可行性

钱前,何巧芳,史金拴,周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手术患儿恢复期行侧卧位拔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行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儿2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平卧位组与侧卧位组,平卧位组行去枕平卧位拔管,侧卧位组行侧卧位拔管,比较两组患儿拔管后复苏时间、拔管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以及拔管后异常情况。[结果]与平卧位组比较,侧卧位组患儿拔管后复苏时间缩短(<0.05),呛咳发生率低(<0.05)。两组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侧卧位组躁动时间较平卧位组缩短(<0.05)。[结论]小儿全身麻醉后行侧卧位拔管较仰卧位拔管更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引流,缩短复苏时间,降低拔管后呛咳发生率,缩短躁动时间。

颅内动脉瘤病人照顾者照顾负担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任贵娥,范慧芳,马青,郭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究颅内动脉瘤病人照顾者照顾负担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0月山西省2所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150名颅内动脉瘤病人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照顾者一般资料调查表、照顾者负担量表(ZBI)、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颅内动脉瘤病人照顾者ZBI总分为(39.52±10.88)分,SSRS总分为(26.27±4.23)分,焦虑得分为(10.89±3.16)分,抑郁得分为(11.04±2.9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人年龄、付费方式、手术方式、后并发症及照顾者年龄、照顾者文化程度、人均月收入、与病人关系、每天照顾时间、总的照顾时间、焦虑、抑郁、社会支持是颅内动脉瘤病人照顾者照顾负担水平影响因素。[结论]颅内动脉瘤病人照顾者的照顾负担水平较重,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心理干预、提高社会支持及个性化指导,缓解其照顾负担。

护理硕士研究生对临床实践导师角色期望的质性研究

成豆豆,商临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护理硕士研究生对临床实践导师的角色期望。[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法于2020年8月—2020年12月抽取山西省某医科大学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作为访谈对象。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护理硕士研究生实施半结构访谈,采用Colaizzi资料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经过分析,将护理硕士研究生对临床实践导师的角色期望归纳为3个主题,即职业素质期望、品格素质期望、指导素质期望。[结论]护理院校与教学医院管理层应结合自身实际与学生发展需求,规范临床实践导师遴选体系,充分发挥临床实践导师在学生临床实践中的正向引导作用,为护理高等人才的培养、优化提供良好支持。

白血病患儿家庭复原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雷欢,赵珍珍,谢小英,易佳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调查白血病患儿家庭复原力水平,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4月于我院儿科急诊综合科就诊的白血病患儿的186名主要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资料问卷、家庭复原力评估量表(FRAS)、父母应对方式量表(CHIP)、家庭功能量表(FFFS)对其进行调查,分析白血病患儿家庭复原力影响因素。[结果]白血病患儿FRAS总分为(132.23±15.12)分,患儿年龄、家庭人均月收入、父母应对方式、家庭功能是影响白血病患儿家庭复原力的主要因素。[结论]白血病患儿家庭复原力处于中上水平,临床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家庭背景提供不同干预。

互联网+IMB模型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护理中的应用

赵雅娜,谢仙萍,栗洁婷,李光玲,冯连芳,孔祥菡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互联网+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MB)模型在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8月在太原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主要照顾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剔除失访者,最终对照组39人,观察组38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互联网+IMB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照顾者干预前、干预8周后综合照顾能力、照顾者获益感、照顾者负担。[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主要照顾者的脑卒中照顾者综合照顾能力评估问卷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脑卒中照顾者获益感问卷总分均高于对照组(<0.05),Zarit护理者负担量表总分低于对照组(<0.05)。[结论]采用互联网+IMB模型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主要照顾者进行干预,有利于提高主要照顾者照顾能力和获益感,减轻照顾者照顾负担。

高职助产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

朱桐梅,张秋实,顾垚,马荣华,艾梅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我校高职助产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我校2015届~2019届449名助产专业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助产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表对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毕业生中151名(33.63%)从事助产士岗位,与266名(59.24%)毕业生希望从事助产士工作的岗位期望有较大差距。毕业生从事助产士岗位整体呈减少趋势,而各届毕业生期望变化不大。93名(20.71%)毕业生表示如果在择业之前就了解夜班辛苦,会改变岗位选择初衷。课程设置与就业岗位相关性及毕业生对课程教学安排意见方面,382名(85.08%)毕业生选择具有相关性,其对课程教学建议为增加相对应实训课时,给予针对性训练;增加情景模拟训练、实战性训练。[结论]助产专业毕业生大部分能在自己理想的单位就业,但目前工作岗位与愿望有差距;毕业生对学校助产专业教育教学工作持肯定态度,但对部分核心课程教学内容陈旧提出意见,其有加强核心课程实践教学的需求。

大学生传染病认知水平与健康行为调查研究

师浩楠,原茜倩,覃凯,张持晨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了解大学生传染病认知水平与健康行为。[方法]按照分类分层原则在山西高校园区理工类、师范类、医学类和艺术类高校各1所,抽取1 374名大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传染病认知水平与健康行为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1 374名大学生中仅有761名(55.39%)大学生对“平时会有意识地了解一些传染病常识”这一条目选择“非常关注”和“关注”;305名(22.20%)大学生不能准确回答何为疫苗,393名(28.60%)大学生不能正确回答“甲型流感病毒(H1N1)”指什么,669名(48.69%)大学生不能准确回答甲类传染病包括什么,大学生对常见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不高;大学生传染病自我防护意识自评均分为6.62分,不同专业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280名(20.38%)大学生获取传染病相关知识的主要渠道为互联网,1 076名(78.31%)大学生最喜欢的传染病相关知识宣传渠道为互联网;1 223名(89.01%)大学生能做到“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手”;1 191名(86.68%)大学生会“经常保持室内通风”;1 176名(85.59%)大学生能做到“不随地吐痰”;1 058名(77.00%)大学生可以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减少在人员密集地区活动”;973名(70.82%)大学生会“经常锻炼身体,保持身体健康”,上述5种行为在不同性别大学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大学生对传染病关注程度和基本知识知晓率均不高,高校传染病防控工作有待加强,高校需进一步建立健全传染病管理制度,利用教育教学手段,开展多元化的传染病健康教育,实施精准干预,提高大学生传染病认知水平和防控能力。

预警管理在肺部手术病人术后恶心呕吐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君慧,潜艳,覃梦霞,董翠萍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预警管理在肺部手术术后恶心呕吐(PONV)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病区2020年7月收治的86例肺部手术病人作为对照组,2020年10月收治的78例肺部手术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肺部手术常规胃肠道护理及镇痛管理,观察组进行PONV预警管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72 h内PONV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对照组PONV发生率为31.40%,观察组发生率为17.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与观察组PONV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预警管理应用于肺部手术病人中,可有效降低PONV发生率和PONV严重程度。

针对性护理缓解全身麻醉病人术后苏醒早期疼痛的效果研究

郝鹏倩,王慧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缓解全身麻醉病人术后苏醒早期疼痛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7月—2020年10月选取我院行全身麻醉的100例手术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进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干预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病人MAP为(91.52±4.25)mmHg,HR为(79.91±3.25)/min,VAS评分为(2.51±0.18)分,总躁动率为14.00%,均低于对照组[MAP为(101.69±8.41)mmHg,HR为(83.56±5.68)/min,VAS评分为(4.48±0.21)分,总躁动率为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全身麻醉病人术后苏醒早期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疼痛程度,确保生命体征平稳,降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

“知信行控修”管理对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影响

刘佳,孙燕 查看摘要  在线阅览 

[目的]探讨“知信行控修”管理对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1月—2020年1月选取我院100例手术室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其随机等分成管理组和传统组,每组50人。传统组实施传统管理,管理组采用“知信行控修”管理方式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职业防护行为评分和满意度。[结果]管理组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为6.00%,低于传统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管理组护士职业防护行为评分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管理组护士满意度为96.00%,高于传统组(8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应用“知信行控修”管理可降低三级甲等医院手术室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风险,改善护士职业防护行为,提高护士满意度。